- 积极尝试 勇于探索——记吴振宇老师<<胆道疾病>>课堂教学
- 来源:科教处 作者:范国婷 发布时间:2015-03-26 09:46

这是干什么?教室里除了原有的投影屏幕、黑板,还新摆放了一张贴满彩色磁贴和图案纸张的移动白板;课桌被摆放在教室的两边,学生们自然分成两组,像开讨论会一样聚拢而坐。只见学生一会专心听讲,一会分组围在移动白板前摆放着磁贴,一会又上前在白板上写着什么。而老师,一会在学生中间娓娓而谈, 一会在移动板前指指点点,一会又在讲台前放着投影眉飞色舞……
原来,这是肝胆外科吴振宇老师在给学生讲授大课《胆道疾病》。第一次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他就“出手不凡”,一改学生排排坐、教师前头讲的形式,而将课堂变成我们前面所描述的样子,用吴老师的话:学习临床疾病的过程,应该和临床医生诊疗疾病的过程一样,面对真实的病例进行集体讨论分析总结……。让学生们尽早的接触临床,对培养和建立学生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至关重要!老师引导学生思维方向,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心,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在复习相关系统的解剖、病理生理等桥梁课知识时,他让学生们上台标注解剖部位名称、解剖结构特点,并引导学生们思考解剖、病理生理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每给出一个病例时,都让学生们按照诊疗程序,进行检查方法选择、检查结果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选择等等讨论互动。
病例由简单到复杂,而学生们的检查方法、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准确率却越来越高。
精心积累的临床案例,大量罕见的真实图像,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自然亲近的教学仪态,互通互动的教与学模式,使得吴老师的这节课充实、灵动、富有实效。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在现今信息时代,如何转变传统的思维以跟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如何转变教师角色由传授者向引导者与合作者转变,如何应对信息化进程中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搞好教与学,已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感谢吴振宇老师心系教学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愿更多的教师步入这一行列,为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