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急诊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最新资讯】航天中心医院荣获“同心?共铸中国心”多个奖项

字号:

近日,由中央统战部发起的“讲述2020——同心·共铸中国心颁奖盛典”在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平台隆重呈现,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旭东荣获“志愿先锋”奖项、医院急诊科荣获“公益坚行”奖项。该奖项旨在对过去一年中广大医务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所做出的抗疫贡献进行特别嘉奖,向抗疫英雄致敬。

2020年,对所有同心·共铸中国心的医疗志愿者而言,都是不平凡且难以忘怀的一年,不论是临危受命奔赴武汉,还是守卫祖国各地,不论是面对新冠横刀立马,还是为百姓健康翻山涉水,无数名白衣为甲的医务工作者逆行抗疫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抗疫诗篇。

“同心·共铸中国心”公益项目,是由中央统战部指导,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市红十字基金会联合主办,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型公益医疗活动。王旭东曾多次去偏远的藏区,尤其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义诊活动中,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能帮助到基层的医疗卫生建设,把党的关怀带给藏族的同胞们。

 

图片
坚定履行社会责任

急诊科在科主任王旭东的带领下,以医疗帮扶、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等方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通过医疗帮扶,主动参加脱贫攻坚战。先后在内蒙科右前旗人民医院、陕西宁强县医院、云南富源县中医院、甘肃舟曲妇幼保健院建立急危重症专家工作站。王旭东作为专家工作站的首席专家,坚持定期巡诊,并随时指导技术,还根据当地需要,长期派遣驻站医师,获得显著成效。急诊科刘伟医生,于2018年10月被派遣到内蒙科右前旗人民医院急危重症专家工作站工作,在刚去的第二个月,他就持续五小时心肺复苏成功救回了一名心脏骤停的年轻患者,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在帮扶的1年时间里开展了一大批危重症抢救技术,培养了危重症救治人才,救治了一大批危重患者,带动了学科快速发展,推动医院服务模式转变,得到当地医院及政府高度认可。2019年荣获内蒙古科右前旗人民政府庆祝建国70周年卫生健康工作“特殊贡献奖”及科右前旗人民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特殊贡献奖”,并因此荣获2019年“航天科工感动人物”称号。郝东侠医生在陕西宁强县医院急危重症专家工作站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对口帮扶工作,推动学科快速发展,危重患者救治能力大幅提升,荣获宁强县医疗脱贫先进个人。专家工作站医疗帮扶模式得到海淀区卫健委充分认可,拟在河北赤城县人民医院再建立急危重症专家工作站,开展深度医疗帮扶工作。
急诊科代表医院与北京四季青敬老院开展共建,携手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科主任、护士长带头,定期上门免费为老年朋友开展医疗护理服务,开通专门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保障每名老年危重患者安全。贴心感动的服务得到老人们和政府的高度赞誉,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给予了专题报道。
图片
疫情当前 舍我其谁
图片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急诊科直面疫情,义无反顾。感染科平常就是传染性疾病诊治的主战场,疫情期间更成了前哨阵地。而急诊科每天涌入大量急危患者,其中不少是发热患者,因此也是战疫的最前沿,同样承担着巨大风险。但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毫不退缩,逆行而上,冲锋在前。武汉疫情初起,王旭东就敏锐地感觉到危险,提早做了迎战疫情的前期准备。1月21日医院遭遇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的当晚,科室就决定全员停止休假,这比医院提出要求的时间整整提前了5天。1月23日,急诊科党支部紧急召开党员大会,全体党员签下了请战书。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全员上岗,各司其职,共抗疫情。

感染科和急诊科直面疫情,首当其冲。但白衣战士也是常人,直面凶险时,也难免会有一时的恐慌。因此,首先是发挥好“头雁效应”。作为科室和党支部的带头人,王旭东和护士长勇挑重担,身先士卒,勇做表率,事事亲历亲为。其次,做好保障支撑。为了作持久战准备,发动急诊科的同志们作为发热门诊的第一替补队,补充了多名医护人员,及时缓解了发热门诊的压力。

救死扶伤,始终如一。疫情期间,急诊科成了诊治患者压力最大的科室,加上外院分流来的危重患者数量显著增加,急诊科较平常更为繁忙。为此,科里调遣精兵强将,加强值班力量,实行分区管理,大家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医院急诊量和成功抢救患者数在北京三级医院中名列前茅,同时保证了医务人员零感染,赢得患者赞誉,树立医院良好口碑。

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急诊科全体医务人员以大无畏的战斗意志,展示了医务人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