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急诊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航天中心医院王旭东获中国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

字号:

  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王旭东获得2019年度航天基金会“航天贡献奖”称号。

  本届“航天基金奖”根据《中国航天基金会章程》《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奖励章程》,由航天系统相关单位提名,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航天基金会理事全会审议批准,共授予全国267人“航天贡献奖”称号,其中航天科工集团70人获得此荣誉。王旭东作为航天医科推选的航天医疗保障工作优秀代表,荣获此项殊荣。作为中国航天领域唯一一个非政府奖项,中国航天基金会奖已经成为航天界除政府奖之外的最高奖。

  王旭东,中共党员,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急诊医学系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航天奖获得者,航天中心医院十佳专家、星级专家,急诊科/感染疾病科主任兼党支部书记,沈阳航天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北京市海淀区急诊质控中心主任,航天急危重症医生联盟主席。中国医学救援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等30余项学术任职。

  作为一名医生,王旭东始终怀着对生命的无限敬畏,在没有硝烟的医疗战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无数次成功救治因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呼吸骤停、疑难危重症等患者,赢得了一场场生死保卫战,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乐章。他所带领的急诊科团队荣获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发的“改善医疗服务优质服务岗”称号、获航天二院“感动人物”称号、两届荣获航天医科集团十大航天健康卫士、中国航天贡献奖、特殊贡献奖“优秀急诊医师”、中国大健康产业风云人物奖等荣誉。率先建立起急诊急救大平台,具备急诊急救体系和齐全的学科专业结构,为高质量的急诊急救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危重患者得到无缝隙、全流程、全方位救治,减少环节,缩短流程,赢得抢救时间,危重患者在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27分钟,抢救成功率达99.47%。近2年采用ECMO技术抢救20例危重患者,成功率80%,病例数和成功率位居北京市前列。成为首批国家级危险性消化道出血救治区域中心、急性感染规范诊疗培训基地、狂犬病暴露后预防与处置培训基地,并成为京西急危重症救治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急诊质控中心。发起并建立了航天急危重医生联盟,国内近30多家医院急诊科加入联盟。

  战“疫”前沿,舍我其谁!疫情之下,危险在哪里,党员就战斗在哪里,困难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王旭东同志作为急诊科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确保新冠肺炎零漏诊、医务人员零感染,保证了大后方的安全。

  根据航天医科集团关于建立紧密型医联体深化所属医院结对帮扶工作的决策部署,2020年10月份起航天中心医院急诊急救专家王旭东主任医护团队进驻全面指导和帮扶沈阳航天医院管理工作,期间组织广泛的义诊和宣传,制定培训周活动,提供沈阳航天医院医护和管理人员到航天中心医院学习进修的平台,开通免疫预防门诊等,大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营造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扩大医院影响力。

  作为沈阳航天医院党总支副书记及副院长,带领沈阳航天医院开展“敢担当、善作为、强内涵、调结构、补短板、提效率”活动与“三转作风”相结合,短时间内,医院发生巨大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及质的提升,塑造医院新形象,赢得了患者信赖。

  多年来,在王旭东的带领下,急诊科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科队伍及影响力不断壮大,创造了显著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为航天人守护生命健康。先后培训1千余人航天职工掌握自救及互救能力,遇到健康突发事件,能及时进行医疗处理。王旭东组织编写了《航天基地医疗手册》,指导及规范医疗行为,加强了基地医生的保障能力。航天军工保障勇担当,圆满完成千名高龄海外华侨观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保障任务,建立起危重伤病员“就地抢救、空中转运、后方医院加强治疗”全新的救治模式,成功救治多名航天基地危重伤病员,荣获航天贡献奖乃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