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急诊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一切皆有可能
——一名79岁高龄患者两次心跳骤停成功救治

字号:

  

       近日,一名79岁高龄的消化道出血继发急性心梗患者,经过ECMO+IABP+CRRT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和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竭尽全力、永不言弃的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再一次重生。

  4月17日凌晨,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在紧急的救护车鸣笛声中送来一名79岁高龄患者,该患者因在外院行冠脉造影及球囊扩张术后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继发急性心肌梗死导致心脏骤停,紧急心肺复苏后恢复自主心律,但血压需要大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为进一步治疗转至我院急诊科。首诊医生刘伟副主任医师,迅速评估病人,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肝肾功能不全,血压低,去甲肾上腺素1.2ug/kg.min泵入的情况下血压仅维持在80/50mmHg左右,乳酸>15mmol/L,病情危重,仍有猝死的风险。心内科会诊后考虑患者病情危重,已过急诊PCI的时间窗,电话请示王旭东主任后指示紧急IABP辅助心脏功能,改善冠脉供血。

  患者处在生死边缘,为进一步高级生命技术支持转至EICU监护室治疗,经过团队精心救治,患者神志清楚,脑复苏很成功,已应用IABP和大量的活性药物,血压维持在90/60mmhg,乳酸进一步升高达16.3mmol/L,且无尿,明确诊断急性肾损伤,值班医生紧急请示林财威副主任医师,在林财威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再次评估病情并充分了解病史,患者之前存在消化道出血,血压低是否存在容量不足,容量反应性如何,给予监测CVP、补液试验、被动肢腿抬高试验、床旁超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下腔静脉变异率等,初步判断患者不存在容量反应性,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建议在有创血流动力学指导下进行容量管理,积极输血,同时床旁血滤治疗。患者血压逐渐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下血压逐渐维持在120/60mmHg,监测TNI、CKMB始终高于上限测不出,历经24小时抢救后患者乳酸恢复正常。

  4月19日早晨5点患者出现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短阵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血压进一步下降,血压波动与60-70/30-40mmHg,请示王旭东主任后当机立断启动ECMO,在置管过程中患者又出现心脏停跳,给予心肺复苏,迅速的建立了ECMO管路,医疗总监刘丽娜副主任医师紧急到场指挥抢救,7时28分ECMO正常运转,奇迹发生了,患者血压和心律逐渐稳定,升压药物逐渐减停,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在既往陈旧心梗、冠脉支架术后、高血压、糖尿病等较多基础疾病,历经2次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情况下竟然神志完全恢复……

  ECMO的运行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急诊ECMO团队日夜守护在患者床旁,林财威副主任医师更是从上海参加会议后紧急回到北京,下火车带着行李箱直接赶到医院查看病人的情况,有了之前在外院抗凝出血的前车之鉴,我们在保证ECMO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以最低的ACT值防止再次消化道出血诱发心梗加重,但同时也担心管路的凝血,需要很精细的调节。ECMO+IABP+CRRT辅助心脏,同样的场景在3个月后的急诊科再次上演,同样的疾病和场景,但患者年龄相差25岁,心脏停跳2次,这无疑又给我们增加了挑战的难度。看着家属期盼的眼神,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王旭东主任和林财威副主任医师不分昼夜,7天×24小时的指导抢救,哪怕是凌晨三四点,EICU的微信群里仍是信息、报告、指导不间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急诊人精神被充分的显现。王旭东主任的勇担当,善作为工作作风,也激励和教育着科室的每一个人。对于每一个生命,我们都竭尽全力,永不言弃,在患者家属期盼下,在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守护下,4月24日成功的撤除ECMO,次日充分评估后又先后撤除了IABP和呼吸机,将近80岁高龄的患者在奈何桥往来了一回。

  5个月之内2次成功ECPR的救治让我们积攒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在学科带头人王旭东的带领下,急诊科朝着十四五规划大步迈进,强内涵,调结构,提效率,创佳绩!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良医处事,不矜名,不计利,只为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