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踏青“拈花惹草”
小心过敏缠你
春暖花开,“百花齐放”的景观今年在北京来得更早。然而,百花提前争艳的同时,花粉浓度的陡然升高也令过敏体质人群大呼“吃不消”。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患者明显增多。
过敏多是花粉惹的祸
春季花粉症是由树花花粉引起的过敏性疾病,北方春季过敏的花粉主要为桦树、柏树、臭椿树、梧桐树、松树等。花粉过敏会引起过敏体质者呼吸道、眼部和皮肤有过敏反应。据粗略统计,我国患有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有上亿人之多。研究发现,我国花粉过敏患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最高地区为5%,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而在邻国日本,也大约有三成民众患有花粉症。
医生表示,花粉过敏是种病,严重者应及时就诊。花粉过敏属于季节性发作,很难“除根”。主要表现为眼痒、过敏性鼻炎、打喷嚏、皮疹等,每次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在花粉飘散的季节会反复发作。皮肤接触花粉过敏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细小鳞屑,有瘙痒感或灼热感,多为在野外皮肤接触花粉后受阳光照射引起。
当花粉进入人体后,正常人不发生过敏反应,主要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可把这些外来入侵的花粉迅速清除干净。但对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只要吸入微量的致敏花粉,便会在体内发生强烈的抗原抗体反应,释放出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毛细血管扩张等介质,使患者发生过敏症状。
“花粉过敏分轻、中、重三级,轻者偶尔打个喷嚏,对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中度和重度者可能会有过敏性鼻炎、睡眠不佳等情况,影响正常生活,一定要治疗。此外还有可能诱发中耳炎、鼻息肉、哮喘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怕过敏莫忘关注花粉预报
目前,花粉预报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城市气象部门的一项常规业务。花粉浓度是指空气中每千平方毫米所含的花粉粒数,中国气象局根据花粉浓度的高低,将花粉过敏指数划分为6个等级,一般当花粉浓度水平≥100粒/千平方毫米以上时,气象部门就会发出提醒。而日本一家气象信息公司最近推出一款“花粉预报”手机应用,像“天气预报”那样实时提供最新花粉信息和预测数据,使过敏体质者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发现花粉过敏症状后,最好前往正规医院就诊,不要自己随意用药。医生会出具明确的治疗方案,也可以筛查出具体对哪种花粉过敏,更有针对性。
防过敏要从生活小事入手
专家指出,对于曾有过敏史的人,春天出行尽量不要近距离赏花,更不要动手去“拈花惹草”。对花粉过敏者,应尽量避免在花粉数量最高的傍晚外出,因为夜晚风力减小,花粉沉降,容易吸入呼吸道或落入眼睑或黏附在皮肤上,引起过敏。当花粉数量很高时,花粉过敏者要减少户外活动,尽量待在家里。干燥刮风的天气更要加强防护,出门应穿长袖衣服,最好戴口罩,或头部罩一个白色透明纱巾。野外作业或外出春游,最好带些抗过敏药物,如息斯敏、扑尔敏、苯海拉明等。
日常生活中想要抑制花粉过敏,应注意“不要让花粉进入人体”和“不要将花粉带入室内”这两点。头发是花粉附着的“重灾区”,花粉很容易因为静电而附着于头发中,人们很容易将花粉带入家中,如果不洗头就直接睡觉,花粉还容易附着在寝具上。在花粉飞散比较严重的日子里,外出应注意戴上帽子,最好选择花粉难以附着的纤维制的帽子,回家后应注意及时清洗。
另外,过敏症患者要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少接触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烟、酒等。研究表明,洋葱和大蒜等含有抗炎化合物,可防过敏症的发病。另外,有多种蔬菜和水果亦可抵抗过敏症,其中椰菜和柑橘功效特别显著,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正是天然抗组胺剂,若每天从饮食中摄取1000毫克,就可以防止过敏症出现。
——摘自: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