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初冬养得好,来年生病少,4个初冬养生指南,提醒大家要收好

字号:

                                                                                                                                                  老年医学二科

转眼间,好像秋天在我们面前还没有停留多久,就要匆匆离去了,一年一度的立冬也过去了。立冬一过,原则上冬天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初冬”的时间段。而冬天,和初冬配套的养生习惯,也应该开始积极布置起来了。

可能有些朋友不以为然,觉得立冬距离冬天还早,气温还没有降到那么离谱的地步,所以养生不着急。其实不然,初冬养生的价值,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为什么初冬要养生?身体或能收获这3种好处

中医的诸多医学原理,都是从古代的诸多典籍中提炼而出的。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说法:“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立冬是冬天的开始,意味着初冬到来,而冬天是一个住“收藏”的季节,冬天气温骤降,寒气会大面积地进入身体,初冬养生,既是为了顺应时节的变化,也是为了“收藏身体阳气”,来为冬天抵御寒冷,降低疾病风险做准备。

不仅如此,初冬养生,身体也能收获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能够降低心血管病风险:冷冬气温低,受到寒气刺激,血管紧缩容积减小,心血管病的风险也会增加,初冬养生增强身体阳气,对血管壁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感染就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维持呼吸道系统健康:肺部喜温而恶寒,并且极其怕燥,而冬天的气候就是寒冷干燥的,初冬养生,减少身体水分和阳气的流失,减少支气管和肺部受到的刺激,针对冬季常有的鼻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也能起到不错的预防效果。

减缓脾胃虚寒的情况:冬天因为寒气入侵,脾胃也会受到刺激,对身体运化产生影响,身体容易陷入营养不良的状态,冬季生病的概率也会更高。初冬养生,注重“藏阳”,提前打好脾胃健康基础,身体变得更强壮,患病概率也会进一步降低。

总之,初冬养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巩固身体阳气,降低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那么初冬应该如何养生?自然也有其相应的方法。

 

初冬养好少生病,这4个方法不妨多了解

第一个方法:食补养阳

在中医的观点中,食补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养生方法。初冬养生在于“养阳”,补充阳气摄入效率高的食物,自然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例如羊肉,红枣,人参等食物,都可以作为养阳的食材,在冷冷的秋冬,吃上一口热腾腾的“养阳大餐”,暖脾胃,养阳气,从而更有效地巩固身体健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阳气充足的食物不建议过量食用,凡事凡物都要有个度,维持饮食均衡的原则,才是身体健康的基础,平时也要多吃些蔬菜水果,从而起到中和调节的作用。

第二个方法:适度的有氧运动

俗话说:“动则生阳”,想要提高身体的阳气储备,运动是非常不错的方法。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来散步,跑步,打太极,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仅如此,运动有助于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免疫力效率,在疾病的预防方面也有不错的效果。

但是适度运动虽好,但过量运动却并不推荐。古有“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作劳汗出,发泄阳气”的说法,过量运动导致排汗过度,身体阳气反而会过度流失,每日运动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和食补一样,初冬养生也不宜运动贪多。

 

第三个方法:艾灸泡脚

初冬养生的观念是中医所提出的,自然中医也有针对性的调养方法。无论是艾灸还是泡脚,都是非常典型的做法。

首先是“艾灸”:

根据中医说法,艾灸有扶阳固本的作用,在帮助人体生发阳气的同时,还能以巩固的消耗,来夯实身体健康的基础,降低疾病风险。

所以初冬养生,艾灸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对于阳气微弱的中老年人来说,艾灸还有调理淤堵经脉,提高血气循环效率的作用。例如肾俞穴,神阙穴等,都是经典的艾灸穴位,推荐尝试。

其次是“泡脚”:

相比艾灸,泡脚的方法既简单又实惠,足部是身体器官和组织经络的出入口,泡脚可以以最高的效率,将热量传递给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起到补充阳气的效果。初冬泡脚,自然是非常不错的养生行为。

 

总之,初冬养生这一步是少不了的,顺应时节,针对身体的缺陷进行补养和处理,就好比盖房子一样,打好健康的基础,生病风险降低,未来也才能更加幸福和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