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为患者照亮守卫生命的路
60岁对于多数人来说是退休的年纪,刚摆脱了繁重的日常工作,开始每天吃喝玩乐的享受休闲时光,但对于黄叔叔来说,这些美好的一切差一点就成了泡影。10月25日下午3点,他向往常一样溜着弯,突然感到右侧肢体力弱,一下子就走不动了,得别人搀扶着才能勉强走两步,同时出现了右侧面部及右侧偏身的麻木,休息后也不缓解。3点56分被家人送到我院急诊,接诊的涂隽主任争分夺秒,十余分钟内就带着病人完成了头颅CT检查,不是出血,是梗死,在窗内,无禁忌,可溶栓,涂隽主任当机立断,病人到院仅过了24分钟就接受了溶栓治疗。
随着药物的滴入,黄叔叔的症状似乎有所好转,但这并不是结束,夜班的赵静医师接班后到急诊查看他,查体神清语利,右下肢肌力稍差,但右侧跟膝胫试验不稳似乎不是由肌力差引起,“可能是后循环,要小心大血管”,职业的敏感性驱使赵医生带病人完善了核磁检查,双侧小脑、右侧枕叶多发梗死,左侧椎动脉颅内段显影浅,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未显示。
基底动脉又称为“生命动脉”,供应脑干、小脑和部分大脑半球,尤其脑干作为呼吸、循环等生命中枢,一旦受损后果不堪设想,该患者发病时间短,虽然目前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有极大可能进一步加重,急诊介入血管内干预治疗十分必要,赵医生取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向王培福主任及万志荣主任医师汇报病情,王主任一边指示:患者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同时存在颅内血管重度狭窄,有手术指征,如继续等待,存在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风险,需尽快为患者行手术治疗,一边驱车赶回医院。
与此同时,接到消息后,已经到家的徐亚辉医师不顾晚饭及休息立马折返;赵医生、二病区当班护士及介入手术室争分夺秒完成术前准备,于7时左右开始手术,术中证实右椎动脉V4段闭塞,继发基底动脉显影不良,在王主任团队精湛技术及医护默契配合下,于右椎动脉V4段成功取出暗红色血栓两块,实现血管3级再通。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经监护室及二病区医护老师的悉心诊疗护理后,基本痊愈出院。住院期间他多次感慨:生命脆弱,感谢咱们神经内科大夫护士的及时救治和细心照顾,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是每一位神经内科医护人员谨记于心的话。大家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全科人员及院内相关科室通力配合,用过硬的专业知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及一颗颗敬畏生命之心为患者开通了争取生命、争取健康的高速路。我在天坛医院通过三年的轮转学习基本掌握了急性脑血管病的诊疗知识,也见贯了他们程序化、模式化的诊疗过程。回到咱们医院,各位医护老师为了缩短DNT时间、缩短桥接治疗时间、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而不辞劳苦随叫随到,牺牲个人休息及陪伴家人的时间,使我明白从医不仅要像吸水的海绵努力汲取更多专业知识、像追求精湛技艺的匠人努力打磨专业技能,更要像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为患者照亮守卫生命的路,也要像寒夜里的一只火把为患者温暖追求健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