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医院新闻

工作动态

医院新闻

我以你为荣 呼吸人

来源: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3-01-09
字号:

自2022年12月份以来,随着冬季寒潮和奥密克容的侵袭,短时间内群众就医骤增,医务人员也开始陆续中招,相继倒下,人员捉襟见肘。

朋友圈说医护人员的“至暗时刻”来了,其实更是呼吸人的艰难时期。门诊、病房、监护室,到处人满为患,哀嚎遍地,到处都能看到医护人员疲惫而奔波的身影。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明明知道患者是新冠阳性,但只能迎面而对,微笑查问。随着病毒的肆虐,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倒下了,如战役中明知前方是子弹,但仍义无反顾冲锋陷阵的勇士,最后倒在血泊之中。最后再挣扎起身,来不及半点休息,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盟人歃血抗疫。

呼吸人永远是坚强的,陈济超主任轻伤不下火线,带领大家带病上岗,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呼吸科的基本运行。陈主任忍着身体的剧痛,伴着剧烈的咳嗽,甚至需要吸入舒利迭来控制症状。他没有一天休息,没有一天放松,依然24小时坐镇指挥。从人员的配备协调,从科室的运行管理,从每一位病人的病情演变,都进行着绝对专业的指导,真正用行动来引导着所有呼吸人!而张鑫护士长也是抛下年幼的爱女,拖着发烧的身体,依旧把捉襟见肘的护理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更有众多同道,病疫缠身,却坚守岗位,没有一天休息。大家团结一致,凝心聚力,用锐不可当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念来共克时艰。

 

 

 

 

呼吸人永远把患者的医疗救治放在第一位。连日来,呼吸人的脚步更加忙碌,救治更加紧锣密鼓。日最高接诊患者近600人次,由于感染人基数大,高龄、危重症比例不断攀升,许多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出现病情迅速变化,有些病情更为隐匿等情况,异常复杂。邹外龙主任医师起早贪黑,殚精竭虑,像把脉的老中医一样为每一位患者查体问诊,监测检查化验结果,及时迅速调整治疗方案,使得更多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痊愈出院。这都离不开他的认真和二十几年的经验积累。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救治,气管镜也同样不能停摆。张新军主任医师带领气管镜室的护士们,冒着高危的感染风险,陆续给10多名患者进行了积极准确的诊断,甚至还为一名90多岁的老人行气管镜下氩气刀及冷冻治疗。监护室的老师们也是无所畏惧地为一些阳性患者进行气管镜检查及镜下治疗。在患者病情急转直下时,杨瑞医生在抢救“毒王”患者时来不及佩戴防护面屏,同事提醒时,他说:“顾不得了,时间宝贵,生命只有一次。”

疫情来临,周边大型医院已经相继封院,大量患者滞留,不能得到如期的治疗。而胸部肿瘤亚学科带头人王玉敏主指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感染风险高,多伴有基础疾病,更应予以高度重视。她考虑到目前医疗资源紧张,而拖延治疗会严重危及肿瘤患者的生命,因此根据科室情况与组员通过综合研判,进行合理调整,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并在有限的床位中专门腾出两间独立病房,专门用于肿瘤患者日间化疗。以一种快进、快出,严密消毒管理的形式,破除一切困难,为更多的患者提供化疗机会。肿瘤亚组李昱霖、吴晓瑞医生不辞辛劳,平日不休,周末也加班加点,倾心全力的为肿瘤患者保驾护航。有的患者感动说道,周边很多很多医院都关了,我们走投无路绝望之际,是你们给我们希望,给了我们光明和生的机会。短短20余天,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收治感染重症患者的同时,也为60余名肿瘤患者完成治疗。收获锦旗3枚,感激无限。

重症监护室里的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家属期望值高,每天都在上演着与死神生死时速的抢夺大战。以胡振宇、周凌主任医师为带领的团队,对每一位患者进行精细化的观察研讨和管理,通过科学的诊治为每一位患者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治疗,也充分体现着来自骨子里优秀医疗水平。

患者的激增,尤其是重症患者的层层加码,使得收治病人的数量必须得到扩充。陈济超主任高瞻远瞩,在疫情刚起时就多次找院领导商议病房协调等事宜,在医院也有困难的情况下,果断做出抉择:“目前病人多,病情重,作为呼吸人,我们应冲锋陷阵在先,所有党员带动群众,行动起来!”他一直教导大家,铭记“患者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把病人收治到垂直护理单元,进行共管,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救治!截至目前,原核定床位60人的呼吸科,通过陈济超主任的领导和院里垂直护理单元的支持,迅速将床位扩增至110张!垂直护理单元多达5、6个地点,所以在医院里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呼吸人在奔波,不是在会诊就是在查房看患者的路上。无论是普通主治医师还是专家主任,此刻,他们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医生”;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保驾护航”。哪里有患者的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累吗?累。可是看到太多患者倒在等待床位的路上,他们根本顾不上这些;他们疲惫吗?疲惫,可是看到每一位患者家属感激的眼神,一个个生命得到保障,他们觉得人间值得。白色的口罩下,是他们疲乏消瘦的面容;与患者沟通交流后,是他们剧烈的咳嗽和阵阵的疼痛。其实他们也是儿女之身,其实他们也是血肉之躯,只不过他们有更强的信念来支撑!

自医院指示可以收治阳性患者的通知下达后,张鑫护士长对护理团队进行加强培训,储备重症救治的力量,开展对各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危重症救治护理人员学习和先进理念经验的交流。她们拖着疲惫瘦小的身体,仍然温和而耐心细致的讲解和护理,在病人眼中,他们是真正的天使。但在我们一次次的抢救、转运危重症患者中,他们却果敢迅速,井然有序,快捷高效。正是这支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是我们临床医生的左膀右臂!

特殊时期,临床药师任昭也不畏风险,积极下沉科室,对部分药品适用人群、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用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的详解培训,确保了安全合理用药。为患者的用药安全保驾护航。

同时,陈济超主任带领本科室精英团队积极参加医院“2022危重症急救专家组”专家微信群,24小时在岗制对每一位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多学科讨论和风险筛查,充分发挥专家组的作用,结合国家方案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我院援沪、援藏救治经验来制定救治方案。也得到了医务部和全院的高度认可。

缓解人力资源紧张的局面,几乎每一位呼吸人都在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通过航医通在线为患者提供治疗并指导用药。截至目前止,互联网诊疗共计接诊300余人次,开具处方并快递到家,为200余人提供咨询服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控、救治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多保障,缓解了线下就医的压力。

面对外需激增、内部物资紧缺的新形势,院领导及时统筹调度,保障了呼吸机、监护仪、抢救类医疗设备及药物品种和数量的供应,使得呼吸人打仗时能有武器可挥。与病毒交锋,与死神抗争,与时间赛跑,我们不怕,怕的是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而无计可施,高压强弩,医院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此次疫情冲击最大的科室,除每天迎接各种各样的病人咨询,大量的寻医问诊,以及兄弟科室的电话求救外,在压力与繁忙中,每天都要上演一场场生死救援。有时甚至同时抢救两位患者,挥汗如雨的持续胸外按压,一支支神奇肾上腺素的静推,一声声条理清晰、掷地有声的口头医嘱,无不诠释着扎实的基础,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明·裴一中《言医·序》说到:“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我想,此刻以此形容呼吸人,最为贴切!他们不温不火,不骄不躁,用自己沉稳内敛的性格,用自己高超精湛的技术,一次次奋不顾身,一次次义无反顾,在用自己高尚的品德,用自己伟大的才能,真正践行着“良医”的真谛!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和绝对的担当!

此刻,我以你为荣,呼吸人!

此刻,我以你为傲,血肉之躯铸就的钢铁长城!

没有一个寒冬不能逾越,

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让我们再坚持一下,让我们每一位历史成就者,同我们一道,再坚持一下,向着生命的光,静待来年春天,空气清新,繁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