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十大航天健康卫士】航天中心医院刘伟:从帮扶尖兵到抗疫先锋
从帮扶尖兵到抗疫先锋
从小就立志当医生的刘伟,从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天起,就踏入到救死扶伤的急诊急救领域,至今已经12个年头。在和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长期战斗中,他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急诊科医生。敬佑生命、守护健康,哪里有需要,就冲锋在哪里,这正是刘伟这些年医疗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8年10月,刘伟积极响应号召,接受海淀区卫健委和医院派遣,来到内蒙古科右前旗人民医院,任该院急诊科执行主任,开展为期一年的医疗帮扶。
科右前旗人民医院是当地最大的医院,服务于当地近30万老百姓,但急诊科急救能力严重不足,医生年轻,经验欠缺,技术不够硬,病情稍重一点的急诊患者,大多数都转到了上级医院。提升急救能力是当务之急!为了让医护人员掌握深静脉置管术这一急危重病人打通生命线最基础的技术,刘伟买来2斤猪肉,制作出穿刺血管模型,手把手地教,直至每个医护人员都掌握为止。此后,他又带领大家相继推广开展了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等10多项实用性技术。经过仅半年的帮扶,急诊科团队的抢救能力显著提升,患者再也没往外院转送过。
2019年医师节前夕刘伟荣获科右前旗人民政府颁发的卫生健康工作“特殊贡献奖”。这是对刘伟工作的莫大鼓励和鞭策,更是对京蒙医疗帮扶成效的特殊礼赞!
三年的抗击疫情,刘伟也始终站在抗疫第一线!
2022年4月,上海疫情告急,航天中心医院闻令而动,组建援沪医疗队,刘伟又主动请战,成为援沪医疗队的副领队,带队整建制接管位于上海虹口区的“红码医院”——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的重症16病区,担任病区副主任。这里是上海救治高龄、危重症新冠患者的主战场。面对艰难任务,他带领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战斗39个日夜,成功救治下至7个月的婴儿、上至百岁老人的大量新冠患者,平均救治年龄达到82.6岁。
2022年5月5日深夜,刘伟正在值班,不经意间看到专家群的一条告急微信,一位其他病区的老年患者病情突变,生命垂危!这是另一个病区的患者,当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立即赶去查看病人,主动提供救治方案。在常规治疗无效后,决定立即行心脏临时起搏器置入抢救。当时既没有超声也没有X线透视引导,身边只有一台心电监护仪!时间就是生命!刘伟一边寻找穿刺血管,一边观察心电变化,在床旁将心脏临时起搏器快速安置到准确的位置。一个险被夺走的鲜活生命就这样被奇迹般抢救回来。同住在一间病房的患者老伴不停地说“谢谢侬、谢谢侬……”
回归北京,2022年12月,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急诊病人激增,一时间处于救治“风暴中心”的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急诊内科患者日就诊量增加5倍,急诊抢救量增加至6倍,120接诊量增加至8倍,危重患者数量增加至9倍,而此时急诊科90%医护人民也相继感染新冠,面对空前的压力,刘伟作为急诊抢救室及EICU的医疗组长,带领所在的医护团队越是艰难越向前,“抢救!”“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一轮又一轮的抢救接力,一个又一个患者被挽救生命,最多的时候,他们一天抢救42名危重患者。他们不断挑战生理、心理的极限,圆满完成了前后一个月的新冠患者救治任务,为疫情防治大局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从“帮扶尖兵”到“抗疫先锋”,刘伟用实际行动唱响“强国复兴有我”,他用点点微光汇聚生命暖阳,用使命和奉献践行医者仁心,用品质服务和专业技术换来患者们的康复。真正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