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树立急救医学品牌
保障百姓生命安全
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急诊只是连接患者与病房的通道,急诊医生更像是二传手——危急重症患者在急诊经过初步处置和分类后,随即转入病房,患者在急诊的停留时间短,绝大部分的救治和明确诊断依靠病房进行。随着急救医学观念的树立和转变,急诊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已形成以 “早期救治”为中心的运行模式,它以完善的通讯指挥系统、强大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能力、顺畅的绿色通道、有监测和急救装置的转运工具、高水平急诊服务、留观治疗、强化治疗(EICU)等一系列功能形成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急救工作的救治水平。
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紧跟国内外领先医疗技术前沿,树立国内急救医学品牌,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新模式,更新急救理念,强化人才战略,优化服务特色。他们以新门急诊楼投入使用为契机,科学规划急诊布局,实施专业划分,完善急救设备与设施,使危重患者得到更加及时有效的救治。
院前急救——呼救就是指令
院前急救是急诊科一项重要工作,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是北京市唯一一家有院前急救系统的三级医院,自1993年起开展院前急救工作以来,主要承担航天二院职工和家属近20万人的院前健康保障任务,负责急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并快速转运至航天中心医院进一步诊治;同时也肩负着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二院和航天中心医院举行重大活动的健康安全保障任务。
为此,急诊科在急救车上配置了先进的便携式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担架椅、真空床,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多种突发情况的培训和演练,保证了现场救治的应急处理能力,使患者能够更迅速的得到救治,同时保障了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使急救车真正成为“移动的急诊抢救室”。
一天傍晚,急诊科接到电话:“一位73岁男性患者,突然意识丧失要求医院急诊科出诊”。根据应急处理流程,分诊护士迅速调派出诊救护车、出诊医生和护士及随行保安,几分钟后,一行人踏上了出诊的路程。当他们赶到患者家里时,只见患者倒在沙发上,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情况十分危急,需要立即进行现场抢救。医生、护士果断地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肾上腺素弹丸式推注……在紧急病情面前,他们果断行事、默契配合,一切都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着。20分钟过去了,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变。他们没有放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患者转运回急诊科继续救治。在转运途中,出诊医生与护士弯着腰在车箱里交替按压患者的胸部做心肺复苏,道路颠簸,他们顾不上头一次次撞在车框上,也顾不上颠簸时自己的安危,将患者安全转运到急诊科。此时,值班护士已在大门口等待,迅速将患者接进抢救室,抢救继续进行……8分钟之后,奇迹出现了:患者恢复了自主呼吸和自主心律——心肺复苏成功了!医生立即开放绿色通道,心内科医生三分钟内赶到会诊,并由医生护士携氧气、便携式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将患者送入心内科继续治疗。后来,患者恢复了神智,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并拔出气管插管,康复出院。该患者心脏停搏57分钟能心肺复苏成功,恢复神智,而且不遗留脑损害,真正创造了生命奇迹!
院内急救——与死神抢病人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水平的高低,也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急诊科主任王旭东创新性提出了“急诊与重症相结合”、“专家型专业性抢救”、“危重患者抢救链”等理念,成立专门的重症抢救组,内外科专家型团队24小时出诊。根据最新国际急救指南,制定脑卒中、心肌梗死等9种急危重症的绿色通道,完善各环节的制度和流程,实行无缝衔接、环环相扣,覆盖所有重症患者的救治全过程,确保患者救治安全,目前我院急救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医院内设有北京市急救中心(也称120)西区急救站,急诊科也负责承接“120”转运的急救患者。他们建立了“120”绿色通道通知信息系统,从而做到准备完善、目标明确的接诊,大大节约救治时间。
急诊抢救复苏室是急诊科的重中之重,里面不仅增添了更加先进的抢救设备和设施,还新增了小儿抢救设备,增强了幼儿急救能力。一个秋天的早上,一位年仅4岁小朋友由家属抱入急诊抢救室。患儿于1小时前被家人发现沉入水底已不再挣扎,经过10分钟打捞出水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由于病情危重,转入我院急诊抢救室。此时患儿呼吸心跳停止,双侧瞳孔散大,全身冰冷,已无明显生命迹象,抢救成功的可能十分渺茫,但家属仍要求进行抢救。带着患儿家属的期盼,急救医生立即调动一切资源开展抢救。现场气氛十分凝重,44分钟后,经过急救医生和护士的不懈努力,患儿心跳恢复,血压及血氧基本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即将患儿护送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这是世界首例4岁患儿呼吸心跳骤停止44分钟以上,经抢救后恢复生命体征,标志着航天中心医院急诊科急救水平又有一次质的飞跃。
一站式服务——让患者更便捷
急诊一站式服务是科室的一大亮点,这项工作已实施了12年。从患者进行急诊科的那一刻起,预检分诊、挂号、抢救、标本采集、护送检查、办理入院手续、护送入院等程序均由急诊科组织完成,各个环节简便流畅,简化了患者就诊流程,让患者有了“可找”的人和“找得到”的地方,减少了在就诊过程中因寻找、问讯耽误的时间,让急诊真正“急”起来。
急诊虽然“急”,但服务不能低,从急诊的一些管理细节可见一斑。急诊输液室有一支专门负责输液的队伍,由一名工作20多年、经验丰富的护师坐镇,3名穿刺技术好的护士组成。她们每天统计患者来源、输液量、药品种类及输液反应情况,进行晨交班,分析持续改进方案,预防输液不良反应。并针对患者疾病各异、轻重不一、患者需求不同等特点,制定出相应输液计划,让患者心中有数。同时利用穿刺、换液、拔针等空隙,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目前急诊每天接诊100多名输液患者,输液满意度达100%。
在急诊科,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将自己定位为“航天急诊人”。他们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归属感,时时把患者生命安全、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资深的“老急诊”严谨务实,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年轻的“新急诊”更是比学赶超,不断磨炼业务能力,从而形成 “创新求变、踏实肯干、和谐发展”的科室文化,成为推动航天中心医院急诊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随着航天中心医院的全面快速发展,“航天急诊人”将以坚定的信心、不懈的努力,把航天中心医院急诊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