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人体需要的水可以通过三方面得到供给:饮水、固体食物、细胞氧化。正常环境温度条件下,人们一般通过饮水摄入约1400毫升,固体食物产生约700毫升,细胞氧化约200毫升,总计约2300毫升。水通过尿、粪便、汗液、皮肤及消化道挥发的方式排出体外,排泄量分别为尿约1400毫升,粪便约100毫升,出汗约100毫升,皮肤挥发约350毫升,呼吸道挥发约350毫升,总计约2300毫升。高温环境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长久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
人体所需水分最容易通过直接饮用白开水或含水90%的饮料而得到有效补充。水也可以通过含水高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得到补充。与食欲相反,人们喝水的欲望不太强烈。只有丢失2%体重的水分才会感到口渴,只有轻度脱水时才会产生口渴的机制,常常会导致大多数人饮水不足。口渴机制不良、对水的味道不满意、经常摄取利尿的咖啡和酒精、参加锻炼、环境状况不佳等因素增加了慢性、轻度脱水的可能性。脱水易感人群是婴儿、老人和运动员,这些人不能充分表达渴感,或者不能感觉到口渴。
保持人体水分充足的正确措施
1.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
2.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
3.活动后称体重,每损失体重0.45公斤体重补充2~3杯水。
4.注意尿液的颜色和气味。量少色深表示已经处于脱水状态。
5.不要用咖啡、茶、苏打水或酒精饮料代替水。咖啡因和酒精有利尿作用,增加排尿,损失水分。
6.睡眠时身体也会丢失水分。在一天开始和结束时均应饮用一杯水。
7.天气温暖时,饮用凉开水是保持体内水分的最好方法。凉水比热水吸收更快,冷却身体更有效,可减少出汗.
上一篇: 饮酒养生 少饮酒
下一篇: 老年人引起失眠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