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天天补钙,还是缺钙?这些习惯正在悄悄“偷走”你的钙
钙是自然界中的一种金属元素,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矿物质,占人体体重的1.5%~ 2%,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人体中99%的钙分布在骨骼和牙齿,是骨骼和牙齿构成的基本矿物质,因此钙在人体中的作用与骨骼和牙齿的健康密不可分。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对钙的需求会发生变化,由于钙质流失和补充、吸收不全,常引起缺钙,出现肌肉抽搐、肢体麻木等症状,甚至引起骨质疏松。
相关调查发现,中国人每日通过膳食摄入元素钙约400毫克,仅为中国营养协会推荐的钙摄入量的50%。
中国人遍普缺钙,其中老年人缺钙问题尤为突出。
然而很多人知道自己缺钙后,却不知道如何补钙。
另外,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习惯,会影响着身体对钙质的吸收和利用,使骨头加速变脆,增加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快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坏”习惯,延误补钙吸收。
高盐饮食
多吃盐会导致钙质流失。
有研究发现,过多食盐会影响机体充分吸收食物中的钙,而高盐饮食会导致人体骨骼中钙的更多流失,妇女易患的骨质疏松、骨萎缩和骨折等,都与食盐过多有一定关系。
美国华盛顿大学营养学专家通过对一批更年期妇女的研究也发现,妇女吃盐超过4800毫克后,她们的尿中含有的骨质分解后的成分比每天只吃盐1200毫克时增加了6%。
一般来说,人体的肾每天会将使用过的钠(盐的主要成分)排出体外,但每排泄1000毫克的钠,会耗损26毫克的钙。
而人体排出的钠越多,所消化的钙也越大,最终势必影响骨骼所必需的钙质。
建议成人应当养成清淡饮食习惯,避免吃高盐食物,如咸菜、咸鸭蛋、咸肉等,尽量将每日吃盐量控制在5g及以下。
此外,还需要注意零食、加工食品、调料品中的隐形盐。
高蛋白饮食
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健康,可如果过量摄入蛋白质,则会导致身体内钙的流失,影响钙质吸收,不利于骨骼发育。
因为蛋白质过多,在肠道内与钙质形成皂化而不利于钙质的吸收,易造成含硫氨基酸摄入过多,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骨质疏松引起腰膝酸软、腰腿疼等不适。
另外,过量蛋白进入人体,会使人体内的钙及磷增加,引起肾结石,同时过量蛋白还会引起钙、磷脱失,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一般来说,建议成年人每天吃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蛋类40~50克即可。
爱喝碳酸饮料、咖啡及浓茶
有些人不爱喝水,爱喝咖啡、浓茶,更是有人把碳酸饮料当水喝。
如果长期大量喝这些饮品,就可能会造成机体缺钙,甚至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因为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单宁酸、脂肪、纤维素、蛋白质等,其中单宁酸又称鞣酸,与钙结合后可形成鞣酸钙,无法被身体吸收,从而导致钙质排出体外,造成钙质的流失。
此外,咖啡因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会导致上厕所变频繁,从而增加少量钙的流失,且脂肪和纤维素也可以与钙结合而影响钙的吸收,从而造成钙的丢失。
如果长期喝咖啡,就容易造成身体缺钙,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及老年男性。
大量饮用富含碳酸的饮料,碳酸可以和钙质结合成不溶性的碳酸钙,可导致钙质流失,进而出现疼痛、低钙血症等症状。
另外,如果长期大量喝浓茶,也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消化。
建议尽量不要饮用碳酸饮料,喝茶也宜选择喝淡茶,尽量不要喝浓茶,而咖啡建议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2杯(400毫升)以内,以减少钙流失。
长期抽烟酗酒
烟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可以让骨骼的滋养血管收缩减少,骨骼的血液循环缺血后会造成新生的骨骼减少,从而可引起骨质疏松症,同时尼古丁可以影响肠胃对钙的吸收。
而长期大量饮酒会导致钙流失,由于酒精会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从而使得胃肠道内的钙质吸收受到阻碍。
另外,长期大量饮酒还可能会使维生素D的吸收与合成受到明显影响,进而也会阻碍钙质的吸收和利用,容易诱发骨质疏松。
久坐不动
运动是保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因为人体骨骼处于一个动态代谢过程,运动等刺激会加速骨骼重建,加强钙的利用。
如果平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跳舞、游泳等,可以增强骨骼负荷和促进钙的吸收。
如若长期久坐不动、没有压力,血液中的钙质就不会进入骨骼,相反骨骼还会释放出钙质,导致骨密度下降,进而增加骨折的风险。
如何科学补钙?
1
选择正确的补钙食物
含钙丰富的食物多种多样,如奶和奶制品、虾皮、虾米、牛奶、豆制品、黑芝麻等都富含大量的钙质。
其中奶和奶制品是补钙的最理想来源,不仅钙含量高,而且牛奶中的钙磷比适中,可以很好地促进钙被人体消化吸收,同时牛奶中富含维生素D,也是促进钙更好吸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外,豆制品也是补钙的良好来源,在豆制品生产加工工艺中,会加入钙凝固剂,所以豆腐、豆腐皮、豆腐干等豆制品中钙含量较高。
此外,虾皮中的钙质极其丰富,每100克里面含有991毫克钙,钙含量比牛奶还要高,是比较好的补钙来源。
但需注意的是,虾皮钙含量虽高,含盐量也高,每100克虾皮中的含钠量有5000多毫克,约相当于12.6克盐,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于成人每日用盐量的推荐,而且虾皮难以被人体肠胃消化吸收,其补钙效果远远不如奶制品理想。
2
选择科学的烹调方法
草酸是天然的有机酸,常常出现在植物食品中,如深绿色蔬菜、水果、五谷杂粮、茶叶、坚果、巧克力等。
而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等是抑制钙吸收的重大因素,因此可通过科学合理的烹调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植酸、草酸对钙的影响。
大部分的蔬菜都含有草酸,尤其是菠菜、冬笋、茭白、毛豆、洋葱等草酸含量比较丰富,当这些食材与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一起食用时,就较易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盐类,使钙的吸收率大打折扣,这也是部分素食主义者易患软骨病的原因。
如果想食用这些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可以通过烹调前焯水、旺火急油热炒的方法降低草酸的含量。
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此种沸水烫的方法可减少60%左右的草酸,旺火急油热炒也可去除20%左右的草酸;酸性环境有利于钙的溶解吸收,可在烹调过程中多加一些食醋、多喝酸奶等。
植酸一般存在于谷类食物中,可通过发酵降低植酸对钙质的影响,发酵可产生植酸酶分解植酸,因此食用谷类食物时,可多食用一些发酵面食。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进食柿子、橘子、桃子等含鞣酸较多的食物时,不要和补钙同时进行。
3
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摄取一些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鱼类、动物肝脏、蛋黄、鱼肝油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晒太阳的方法促进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
维生素D是一类与光照紫外线密切相关的维生素,光照可以促进其合成,但需要注意通过晒太阳的方式补钙时,要到室外进行,由于室内有玻璃对紫外线的阻隔,合成维生素D效果并不理想,同时晒太阳时间不宜过长,每次15~20分钟即可,避免晒伤。
4
正确服用钙剂
钙剂一般分3种,即无机钙、有机酸钙和有机钙,服用钙剂时不应单纯的以含钙量判断补钙效力,要根据钙吸收率高低选择钙剂。
同时,还要注意每次服用量不宜超过500毫克,防治血钙浓度骤然上升。
注意服用时间,一般建议饭后服用,因为吃完饭后,胃酸分泌是最充分的时候,钙在酸性环境中吸收率是最高的。
补钙时要多喝水,钙剂的吸收率有一部分取决于钙的溶解度,大量喝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钙的溶解度。
此外,服用钙剂时,不要与锌、铁等元素同时服用,因为在人体 内,钙、铁、锌等二价离子都是通过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被转移吸收,可以说它们走的是同一条路;当拥挤在一条路上时,就会有“人”被“踢”下来。
因此,钙、铁、锌要间隔2~3个小时以上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