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专家
杨旭

杨旭(1973- ),男,陕西籍,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大医学部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博士生协助导师,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健康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病学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全国VESSEL眩晕规范化诊疗巡讲-神经眩晕专业教授组主讲人之一。先后兼《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及《疑难病杂志》等10多种核心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临床及科研基础。
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临床经验丰富,重视青年医师、研究生的培养,积极探索学科建设及专业发展。近年来共诊治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5000多例,收治危重患者4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诊断;借鉴美国模式,形成一套规范的头晕/眩晕流程,擅长BPPV(耳石症)手法治疗,先后在北京、青岛及石家庄等地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多场眩晕诊治巡讲,反响强烈;在CSF学方面研究较为深入,擅长疑难、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治。在院内、外会诊期间,应用CSF的MICM技术先后确诊脑干套细胞淋巴瘤、中枢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伴t(1;19)(q23;p13.3)等;在周围神经病及脱髓鞘病等方面亦经验丰富,先后确诊成人型糖原累积病II型、成人型的戊二酸尿症等,发现国内首例的CADASIL的4号外显子5’端c.341-2 A>G的突变;先后在脑血管病、眩晕、颅内感染及脊髓病等专业成功申请、承办北京市市级、国家级继教项目7项。
擅长临床设计、数据处理。在脑血管病病因学 (动脉硬化、炎性机制及分子机制)、诊断学(早期标记物)、队列研究(卒中预测量表设计)及循征医学(Meta分析)研究较为深入;目前正在致力于卒中预后及复发的量表研发、神经科眩晕登记注册及BPPV(耳石症)诊治模型的研发。近5年主持、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部级2项,首发基金2项,指导研究生20人,全国学术交流40余次,其中大会发言20余次,发表中英文论文近60篇。
获院2006年度"十大优秀医生"称号,获2007年度《北京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演示比赛》优秀奖;获院2009年度“院长特别奖励”,获2010年度“全国中青年医师演讲比赛”第3名,获航天二院2011年度“第二届青年创新奖(三等奖)”,获航天二院2013年度“空天防御人才奖”,获院2013年度"十佳专家"称号。
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层诊治、头晕/眩晕(包括BPPV---耳石症)的诊治、神经危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治、特发性(老年性)震颤的诊治。
熟悉:头痛、失眠、痴呆、帕金森病;周围神经病、脊髓病及脱髓鞘病的诊治;神经科相关疑难病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