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不远万里求医路 精湛医术做答复


初夏的清晨,阳光肆意摇曳着彻夜未眠的医院。粘液瘤科病房内,工作人员一如既往、有条不紊的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突然,几个包着头巾、穿着迥异的人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这是几个来自蒙古国的朋友,翻译员用并不很流畅的中文向我们介绍着这位特殊的患者。患者于2009年因“卵巢肿物”于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每年规律体检,均无异常。直到今年年初,超声提示盆腔肿物,同时血液肿瘤标记物也明显增高,遂辗转来到我国某知名三级甲等医院求医,终于明确诊断,为腹膜假粘液瘤。诊断虽然明确了,然而这次的诊治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患者和家属经过多方咨询查证,最终选择来到我院粘液瘤科许洪斌主任门下就诊。
这个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求医的病人,引起了许洪斌主任以及其它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文化的差异、语言的障碍统统都不是问题,许主任花费比别的病人两倍还多的时间向病人耐心解释疾病的现状、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可能的转归和后果;主管医生马瑞卿得知患者可用英语交流后,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书写翻译英文病历,尽量让患者得到第一手资料;责任护士小易虽不精通英语,但也主动大方的用单词拼成的“中国英语”与患者交流,询问患者所需。大家谁也不曾说过,但都心领神会——在外国友人面前,我们要拿出最好的状态和水平,此时的我们代表的不单单是粘液瘤科,而是航天中心医院,是中国!
经过几天详细的检查和周密的分析讨论,终于到了患者手术的日子。这次的手术不出所料、异常艰难,种植灶遍布腹腔,肠管粘连令人咋舌,而许主任有条不紊,种植灶一个一个的清除,粘连一点一点的分离,这一做就是10多个小时,最终取得圆满成功。几天前,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了。
这位蒙古国的朋友是粘液瘤科正式成立后接收的第一位外国患者,她的到来征示着许洪斌主任和他带领的粘液瘤科在治疗腹膜假粘液瘤方面的影响力已扩展至国外。粘液瘤科的医护人员将不断完善提高自己,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粘液瘤科 蔚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