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十佳故事】潜心技术 砥砺前行——记医院星级员工外周血管介入科副主任丁明超

自2012年12月外周血管介入科成立以来,在医院的大力扶持下,科室实现裂变式发展,科室体量稳步扩展的同时,手术量、手术级别、病种覆盖率等大幅提高,医疗技术历经阶梯式蜕变。
外周血管介入科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团队的砥砺前行,而丁明超个人的发展则是学科发展历程的“缩影”。丁明超像一块海绵,近乎贪婪地汲取着医学养分,默默的研习人体全身结构的“透视图”,练就的“火眼金睛”成为外周血管介入科“整体医学”诊治观的压舱石。为了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发挥自己动手能力强的特质,除了在北医读研期间奔走在各大医院观摩学习外,他在航天中心医院工作中,曾经一天要做10台手术,丰富的临床积淀使他的医疗技术渐趋炉火纯青。诚如他自己所言:“我从点滴中逐步规划出了自己的整个职业思路,对技术的渴求,对专业的热爱,犹如在贫困中探寻到了生存的曙光。”这种对医学知识和临床技术的扎实掌握,也成为流淌在外周血管介入科的血液,成为承载这艘航船破浪前行的不竭动力。
他们在起点并不具先天性优势,但他们通过潜心钻研实现了后半赛程的“弯道超车”,科室实力逐渐稳居业界前列。为了打破科室发展的“高原反应”,本着专科专治的原则,丁明超又带领外周血管介入团队提前布局落棋。目前,航天中心医院外周血管介入科正展开手脚,定向发力,“80后”青年医师,围绕缺血性血管介入、出血性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大血管病变介入、静脉病变介入等亚学科,划分了各自的主攻方向。从输血式传授,到造血式强肌体,从延伸学科链培养精锐尖兵到技术合围提升整体战斗力,外周血管介入科已然下好了先手棋。
我的信条:尊敬生命,即当潜心钻研,孜孜不倦
——摘自丁明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外周血管介入科担负了除心脏和颅内之外全身所有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治,往往具体部位疾病的精准治疗,需要周身全面考量。当前,随着饮食结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提速,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态势。作为蓬勃发展的新兴学科,虽然微创、高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新技术的推广为患者带来福音,但对于下肢动脉无流出道缺血病变、腔内微创下腔静脉取栓等医疗“禁区”,却有待专家和学者去攻克。
丁明超带领的外周血管介入“青年团”,却敢于挑战高难度、高风险,他不仅突破了下肢动脉无流出道缺血病变介入治疗技术,又在本专业领域率先完成了腔内微创下腔静脉取栓新术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十年间,丁明超完成近6000台手术,并发症率仅为0.3%,远低于国家卫计委设定的5%的标准。
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丁明超表示,怀仁爱之心施展仁者医术,是医者的天职;这个天职要履行好,必须要有精湛的医疗作为技术支撑。作为勤学善思的青年医者,他陆续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著31篇,出版20万字专业著作4册,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并获院内重点资助课题11项。他的成果先后并被《科学中国人》、《科技文摘报》、《中国科技报》等媒体报道。
我的理解:奋斗,其实就是每天踏踏实实的看好每一个病人,做好每一台手术……
——摘自丁明超《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日前,在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学专业委员会及各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委员选举大会上,丁明超成功当选内脏动脉疾病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是当选的七位副主委中年纪最轻的一位。当问及他是如何通过奋斗取得骄人的成果时,他简单的说道:就是每天踏踏实实的看好每一个病人,做好每一台手术……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8月份的一个傍晚,航天中心医院外周血管介入科迎来一个特殊的患者。一个26岁的年轻小伙子罹患重症急性下肢静脉血栓伴股青肿,左腿明显肿胀,左小腿比右小腿粗9cm,左大腿比右大腿粗14cm,病腿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并已经出现下肢肌肉的坏死。由于父母和病患均伴有智障,早已错过了治疗的14天“黄金时期”。 经检查患者新、旧血栓层层叠加,血栓累及整条左腿静脉主干,而且下腔静脉起始部可见一2cm左右的漂浮血栓。由于患者血栓负荷较重,且部分肌肉已经开始坏死,辗转多家医院诊治,认为需要截肢处理。
“智障+截肢”对于一个已然十分艰难的家庭来说,必然是雪上加霜。切开取栓已经不可能,如果挑战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全腔内取栓术,国内没有先例,且患者目前状况风险极高高,一旦术中血栓脱落进入肺部致肺栓塞或疾病进展致横纹肌溶解引起多器官衰竭,都将直接危及生命。怎么办?经过科室会诊,以及丁明超对手术方案的慎密的反复思考,最终在滤器保护,并联合支架半释放产生滤网和空间隔绝效应的保护下,在极大降低肺栓塞风险的前提下,成功取出了血栓,取出的血栓足足装满了100ml的无菌盆。普通的医疗器械,以巧博大的术式,高难度手术的顺利完成,不仅保住了青年的肢体,为这个无助的家庭接续了走向未来生活的动力。“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仅要拥有手术技术,而更要懂得怎样预测手术风险,规避风险,尽心的设计安全、便捷、高效的手术方案。”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是如此带领团队成员的。杏林春暖,桔井泉香。这份踏实、这份执着,待患者如手足的感同身受,成就了外周血管介入科蹄疾步稳发展的关键。
“99%都是好病人,100%全力控风险,只要患者的获益大于手术风险,就值得全心付出,”这是丁明超大夫说的。虽然身兼北京血管医学技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管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Union of Angiology(国际血管联盟)青年委员等众多职务,但在患者和丁明超自己看来,他首先是一个快乐的“血管修理工”,阳光而快乐地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处理好手中的每件小事,不抱怨、不拖拉、不推卸、不偷懒,每一天,一点一滴的经过,带着自己的坚持,把青春的口号、信仰,融入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
上一篇: 【十佳的故事】医贵乎精 先正已然后正物
下一篇: 更无柳絮因风起 唯有葵花向日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