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奋战14小时 重燃生的希望
“嘟嘟”手机传来新消息。“手术快结束了,病人回ICU”。许洪斌主任习惯性的嘱咐,没有修辞,甚至没有结尾的标点;看不见表情,但看得出他的疲惫。定睛看看时间——已是午夜近十二点!连同文字一起发来的照片显示:手术已进行了近14个小时……
14个小时!!!再次改写了粘液瘤科的手术时长记录!
依稀记得第一次看见本次手术患者时的震撼画面:肿瘤猖狂的长出腹壁露出狰狞的“面孔”,碗口大的创面凹凸不平,数个不知源头的瘘口没有规律的肆意分布,瘘口不知名的液体不受控制的流出,散发出阵阵刺鼻的气味。而这肿瘤的主人是位长相清秀,衣着考究的中年女性,明亮的大眼睛透露着对生的渴望。然而,不足十年的病程里,先后6次的手术史,明确诊断却不知具体数目的肠瘘、膀胱瘘、阴道瘘,等等等等,让人怜惜的同时也倍感无力。
“她肚子上的漏洞越来越多了,如果只是漏洞也没关系,一天换几次药我都愿意,但是她肚子里经常有炎症,还有很多部位有肿块,非常痛苦……请许主任帮帮我们……”病人家属哽咽着向我们诉说。“我也不知道她现在的状况能不能做手术,即使能做手术,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帮她解决问题。或许我们的手术能帮她好过些,但是”许洪斌主任顿了顿,接着说“或许我们的手术,就把她送走了……”“许主任,给我排手术吧,我愿意拼一拼,哪怕只有一点希望,我愿意拼!”病人诚恳而迫切的请求道。许主任没有说话,点了点头。
手术的当天,我们不知道病人和医生们在手术室究竟经历了什么,但手术记录中最后总结的一句向我们简述了术中的情况——手术顺利,麻醉满意,切除部分回肠、全结肠及肿物重约3.2Kg,术中出血5000ml,输入悬红16U、血浆1600ml,病人生命征平稳,带气管插管返回ICU。短短一句话,简单几个字,它概述了粘液瘤科医生们14个小时的呕心沥血、勇克难关,它概述了麻醉科医生和手术护士14个小时的不离不弃、精确配合,它概述了输血科14个小时的准确配型、及时供应,它也概述了ICU医护人员临危受命、敢于担当……此次手术的成功是粘液瘤科医生们精湛医术的体现,也是全院上下、科室之间共同协作、紧密配合的完美诠释!
术后第二天,病人从ICU转回病房!再见她时,她的双眼更加明亮了,脸上满满的都是笑意!肚子上的“火山”不见了,刺鼻的味道没有了,疼痛减轻了。“即使生命只剩下三个月,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病人笑着说。
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面对数个专家口中“毫无手术意义”的患者,许洪斌主任回以14个小时的全力手术,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赢得了患者更有质量的余生,难道这样的结果没有意义吗?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谋,肯定没有成功!”许洪斌主任如是说。 (粘液瘤科 蔚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