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风采
【十佳的故事】小小的探头 大大的世界

2009年硕士毕业后,我来到航天中心医院工作。7年的时间让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超声科医生。
7年里,我谨记“服务永恒 追求卓越”的服务理念,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多次受到患者的表扬。一位70岁高龄的辗转过全国多家医院的粘液瘤患者在我给他做完检查后双手合十深鞠一躬,颤抖着说“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超声科医生。”
有人说超声科医生像机器人,我们每天连续4小时以上两眼紧盯屏幕,滴水不进,甚至来不及上一趟卫生间。惊人的工作量就是如此诞生的:仅去年一年,我累计工作量12000余人次,为医院创收160余万元。
“我是一名一线医生,但绝不是流水线医生!”面对如此繁重的临床压力,我时刻提醒自己仔细仔细再仔细,对每一位患者负责。
我诊断过直径只有0.9cm的微小肾癌,它回声近似于囊肿,连CT都无法区分;在体检中我发现了仅0.6cm的早期乳腺癌和0.5cm的早期甲状腺癌,为航天职工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工作中我苦练专业技术,掌握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除了超声诊室,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手术室和病理科,力争将每一例阳性病例的手术大体标本、病理结果与超声图像一一对照,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这是我为一位在某知名三甲医院做过增强CT却依然无法确诊的患者进行了肺部病灶的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为肺癌并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患者及时接受了治疗,避免了病情延误。
产科畸形筛查是风险极高的工作,我通过细致全面的扫查及时筛查出胎儿畸形,其中不乏极易漏诊的小到2mm的脊柱裂及室间隔缺损,我都能准确诊断并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降到最低。
在手术病理随访中我还发现了很多国内外罕见病例,在查阅文献认真整理资料后撰写了SCI文章。
我负责科室的科研管理工作,作为课题第一责任人承担青年创新基金两项,作为第二负责人实施了7项院级课题及1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4年内于核心期刊发表论著15篇,多次参加国内会议发言,于2014年考取博士研究生进行专业上的进一步深造。
多年来我承担科室研究生督导教师的工作,从病人接诊到爱伤观念的培养,从扫查手法到诊断思路的完善我都倾囊相授,得到学生的一致认可。
2014年9月1日是儿子第一天上幼儿园,而我却踏上了开往赤峰的火车,在为期一月的巴林右旗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中,我不负医院重托,诊断疑难病例二十余例,进行十二次讲课,将超声前沿技术带入基层。
2015年我再次到右旗医院支援,还完成了承德六院、宁城蒙医中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2012年11月西南四环重大交通事故以及2013年7月深夜群体扎伤事件中,我从接到紧急电话至到达急诊科展开床边检查,仅耗时不到5分钟,协助临床医师对数十位伤者的病情做出准确评估,保证了我院快速有序地开展医疗救援工作。
我曾代表医院参加航天二院英语演讲活动,也曾多次主持医院晚会及会议论坛活动,为医院争得了荣誉。
引用英语演讲的题目结尾:“the little probe,the big world”,小小的探头,大大的世界,我是超声科医生中的普通一员,我们手中的小探头是那么平凡,我们却将满腔的热情与责任倾注其中。它宛如一双明眸,让我们穿透迷雾,洞悉疾病的大千世界。我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兢兢业业,我们的团队就一定能蓬勃向前,我们一定能创造更大的世界!(超声科)
上一篇: 【十佳的故事】在明天 做一个更优秀的我
下一篇: “天使”就在你我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