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人物风采

【十佳的故事】做生命边缘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6-11-16
字号:
我是一名护士,一名ICU男护士,工作在一个特殊的科室——重症医学科,之所以是个特殊的科室,是因为这个科室不同于其他病房,它是全院危重病人的聚集地,是医院应急处置的重要保障,所收治的病人全部都需要特级护理。而我们特级护理人员要24小时守护在患者床旁,严格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随时测量并准确的记录,时刻备齐急救药品及物品,保证紧急需要的使用,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虽然这里没有弥漫的硝烟,也听不到隆隆的炮声,而这里却时刻在与死神较量,时刻进行着无休止的战争。

记得那是去年深秋的一天,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我们监护病房有条不紊的工作,120送来了一名危重患者,当时患者意识已经丧失,全身黄疸明显,心率60次左右,血压只有70/40,经皮血氧测到只有60%,需要立即气管插管!马上血液净化治疗!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患者的病情稍有平稳,可就在这时,检验科的老师危急值报告,所有血样标本全部溶血,无法检测化验,需要重新抽血。急!没有化验结果,就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去治疗,怎么办?患者本身血色素就很低了,不能再浪费化验所需的血液,我们医生初步诊断是溶血性贫血,我立即查阅相关文献,有报道指出,溶贫的患者血标本送检过程需要有恒定的37度温度,才能保证化验效果。我们请教检验科的老师,查相关资料,说需要有专用的保温箱送检。怎么办?我决定就地取材自己造,我们用大的利器桶当容器,里边用塑料袋子装上测量好温度的水,再把抽好的血标本放到中间立即送检,我自己去送标本,过程中一直拿手去测试温度,保证合适的37度,而这一次,血标本没有再破坏,顺利的监测出结果。

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意识也逐渐的清醒过来。经过几天持续的治疗,患者顺利脱机拔管。患者在住院期间,我每天上班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到床旁询问患者夜里休息的怎么样,下班时再到床旁嘱咐他夜里一定要好好配合治疗,每天看似平常的问候,简单的握手,却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到普通病房,临转走时红着眼圈说“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又重新活了一次”。他在住院过程中得知我刚当上了爸爸,出院回家后他专门委托他的爱人从老家给我带来了一筐笨鸡蛋。我一再拒绝,但他却告诉我说“你不要误会,这就算是我作为朋友情谊送来的,在监护室的日子里,是你每天都在鼓励我,让我坚持,请你一定要收下,因为我也是一名刚当上爸爸不久的人,感谢你们又让我回到了幸福的家庭当中。”

我在想,我所做的也就是我们这个特级护理团队每个人都在做的,因为我们监护室的环境特殊,没有亲人、朋友的陪伴,那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朋友,住进监护病房患者因病情特殊,更需要一份格外的人文关怀。

作为男护士,当初选择护理这个专业时也很无奈,刚开始工作时,经常会让病人误认为我是医生,我告诉他们我是护士时,他们会说,还有小伙子在做护士啊,听到那些话后我就有些羞涩,不知如何应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我的想法改变了过来,看到病患经过自己的精心护理康复出院,徘徊于死亡边缘的的病人经过自己和同事的抢救又获得新生,我慢慢发现,在这个特殊的岗位,我实现了自我价值。
2013年我参加了《北京市ICU专科护士》的培训,三个月的培训,让我刻苦铭心,严格的理论考试加严谨的操作技能,我每一样都认真准备,反复练习,最终并顺利的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光荣的ICU专科护士,培训学习结束后,我不负众望,以专科所学带动了科室的工作,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及改革,使我们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更加优化,我在科室牵头组建了我们ICU血液净化小组。2014年初,在科室公开竞聘中,我荣幸的当上了护理组长,成为我们科室最年轻的护理组长,我时时刻刻的告诫自己要以身作则,把自己好的一面影响到大家,将我们的护理工作做的更好。
身为护理团队中的男护士,虽然我们是少数,但我们是精英,虽然我们道阻且长,但我们不曾退缩,我们正在搭建好属于我们自己的舞台,因为我们继承的是南丁格尔的精神,而非提灯女神的性别。(重症医学科   冀利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