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文化 >>职工之家

医院概况

职工之家

【工作感悟】我的医生梦

来源:第二门诊部 发布时间:2017-12-25
字号: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梦想是火,点燃希望之灯,梦想是灯,照亮夜行之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努力使梦想成真!当我走进医学殿堂,举起右手,庄严的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我的医学之梦在此起航。

20年前的我青春年少,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谨记“勤学、博思、求精、创新”的校训,勤奋学习、刻苦专研。图书馆、自习室留下了我读书的身影;解剖楼、实验室留下了我追逐医学之梦的脚步。还记得,每到夏天,天气炎热,那时的宿舍还没有空调,热得像蒸笼,我们几个女生一边捧着书背着汤头歌一边汗流浃背的情景;还记得,为了弄清12对颅神经的走形,泡在解剖室里拿着模型一遍遍的看着、着摸着,而身旁不远处就摆放着福尔马林浸泡的人体器官,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恐惧。辛勤的汗水没有白流,我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的大学学业,这不仅是我精神上的鼓励,更增进了我追梦的信心。

毕业了,我踌躇满志,张孝骞、曾宪九、林巧稚这样的大医是我的心中的偶像。但当你走向临床时才发现自己在医学之路上还只是一个出生的婴儿,要想让自己成长还要不断地实践。书写病例、记录病程、认真查体、分析病情、对症下药,每天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悄悄地演绎。经过几年的磨砺,我迅速成长能独当一面的临床医生。我也感受到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带给我的满足。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日没夜的工作总让我感觉我的生命中缺失点什么,但我说不清......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医院调到社区成为了一名社区医生。这一干就是十年,这也是我人生最丰富的十年。因为从这十年我领悟到了人文医学的真谛: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的学科,医生是能够帮助他人的人!没有技术,医学没有躯干;没有人文,医学没有灵魂。我在社区工作这十年找到了我曾经感觉缺失的东西。我虽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但我可以用我的热心、爱心、责任心医治我的每一位患者,我实现了一名医者的仁爱奉献之梦。

我的工作除了每天正常门诊外,还负责航天机关大院600多名老干部的健康管理工作。让他们度过健康幸福的晚年是我最大的梦想。

祈老,工商大学教授,去年把医保关系转到我们航天社区,首次就诊时我详细的了解了他的病史以及每年体检的情况。根据临床经验,我建议他在门诊部补做一个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左侧结节可疑,建议他到三甲医院进一步检查。后来医院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进行了手术治疗。由于病情属于早期发现,祈老很快恢复了健康。手术后他发来微信,表达了他衷心的感谢,感谢让他躲过人生一劫。
黄老与老伴今年均已90岁,有一个儿子在美国,是典型的空巢老人。记得在他85岁那年,他老伴来门诊找我,说黄老双脚肿胀下不了地,想开点口服药。我与她说:“这种情况不能简单的用点药来解决,我要看到患者的实际情况,既然黄老不能走路,我还是到家里看看吧。”当走进房间的一刹那,眼前的景象让我终生难忘:房间的地上、桌子上、床上堆满了书,从书海中我看到了一个瘦弱的老人躺在床上,痛苦的表情、无助的眼神,让我心中一阵酸楚。我忍着泪水给老人做了常规的检查,然后建议他住院治疗。经过老人的同意,我直接与航天中心医院联系好床位,并要了120急救车把老人送到医院。后经医院精心治疗,黄老出院时已行动自如。出院后我再次看望了他,在与他的交谈中得知老两口都是哈佛博士毕业,黄老更是我国航天微电子与微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开拓者,50年代回国,报效祖国,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淡泊名利、生活低调令人钦佩。
我与老干部之间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实际上我更应该感谢他们!感谢他们对我的信任,感谢他们给予我成长的机会。这些老人中有的称呼我姑娘,有的直接叫我闺女,我觉得这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回报。
六六在小说《心术》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有三样东西对人类最重要,信、望、爱。我觉得对这三个字诠释最好的职业就是医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实现了作为一名医生帮助病人、温暖病人的大爱奉献之梦。
今天,我仍然是一个追梦人,那么我身边的每一位朋友、同事、每一位患者都是帮我实现梦想的助梦人!谢谢你们!(第二门诊部    靳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