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
在我国,患骨质疏松症的人口约有8000万,发病率为6.97%。骨质疏松是一个隐形杀手,对老年人健康形成很大威胁,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有哪些症状、危害,如何防止呢?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它有哪些危害?
人的骨骼是活性的组织,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旧的骨质被吸收,由新组成的骨质所代替。吸收期过多或过快,皮质骨逐渐变薄,松质骨的骨小梁逐渐消失,孔隙不断变大及增多,就形成了“骨质疏松症”。
下图就是骨骼新陈代谢的示意图:
在显微镜下,正常骨组织和骨质疏松症的骨图像是这样的:
骨质疏松症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另一种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内分泌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药物性骨量减少、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废用性骨丢失等等;第三种是“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骨质疏松症、青壮年、成人骨质疏松症、妇女妊娠、哺乳期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名副其实的无形杀手,它“无声无息”地缓慢进展,往往很多患者等到骨折才知道。骨质疏松还会引起骨痛、身高变矮,甚至呼吸障碍。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据统计,这类骨折仅有1/3患者功能恢复如前,1/3患者需要一年的家庭护理,约20%患者存活时间小于1年,而每年美国会为此付出100-150亿美元的昂贵医疗费用。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且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亦相继上升,危险因素包括:老龄(70岁以上)、绝经后女性、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母系家族史、低体重、不良生活习惯等。
从以上特点来看,老年绝经后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要特别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防治。
*怎样诊断骨质疏松症?
首先,要审查和评估个人的身体状况、日常生活习惯与方式,以帮助诊断致病的原因,可以做骨密度检查来了解骨的存量,测定生化指标来了解骨量的流失速度。目前最被医学界认同的检查方法是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这个方法可准确地测量骨量流失的程度,过程简单而安全。国际上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是,正常骨量:骨密度在-1.0SD以内,骨量减少:骨密度介于-1.0~-2.5SD之间,骨质疏松:骨密度<-2.5SD,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密度<-2.5SD合并脆性骨折。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儿童期开始,在35岁之前,达到个人最高的骨量。要摄取合适量的钙质,适量地进行负重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女性在更年期后,经医生同意后选择补充雌激素,亦能保持骨密度。
应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和过于少动的生活方式。
对于骨折的高危患者,需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负重和改变姿势,必要时可配带脊柱保护器,或使用髋部保护器。注意生活环境的安全,防止地面过度湿滑,环境中光线不宜太暗,老年人必要时应使用扶梯和手杖等。
运动有利于获得高的骨峰值,利于维持骨量和骨强度,增加肌肉强度,增加反应能力和协调性,防止跌伤,增加其他治疗的效果,适当运动有利于骨折的康复。
步行、跑步、上下楼梯、掌上压或墙上压等运动,可强化骨骼组织,对患者有很大益处。60 岁左右的老年,运动时其脉博数达到 110 次/分的程度,即运动到稍稍出汗是安全适宜的。一次散步的时间在 30 min 之内,50~60 岁的中老年,一日早晚两次,以每次 8000 步左右为标准,且每周要安排有 2 日左右的休息。
饮食要注意食物均衡,进食足够富含钙质的食物,从食物或晒太阳中,吸取充足维生素D,有助于钙质吸收,适量进食肉类(每天约四至六两),以免吸取过量蛋白质增加钙质流失,每天进食1至2个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骨骼健康。减少用盐量及减少吃腌制食物,如榨菜、腊味、罐头食品等,可减少钙质流失。富含钙质的食物包括:乳品类、豆制品类、海产类、蔬菜类、坚果类、其他添加钙食品等。正常人群的钙需要量在500—1000mg/日,而高危人群钙需要量在800—1500mg/日。
*如何选择补钙制剂呢?
常用的无机钙制剂有:碳酸氢钙、碳酸钙、氯化钙、氢氧化钙、磷酸氢钙、煅制氧化钙等,特点是含钙量高, 但水溶性低,进入体内后须经胃酸解离成钙离子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当胃酸缺乏时, 解离不完全, 生物利用度降低,此类钙剂较易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
常用的有机钙制剂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等,特点是有效含量较低, 吸收较差, 但较无机钙剂而言,水溶性较好, 胃肠刺激小。
新开发的有机钙剂有:氨基酸螯合钙, 含钙量高, 而且不受胃酸缺乏的影响, 在体内吸收利用充分,是目前较理想的补钙制剂。
生物钙制剂有龙牡壮骨冲剂、 盖天力等, 一般都由富含钙的天然原料或贝壳经高温煅烧而制成,特点是离子化程度高, 易被机体吸收利用, 但有些生物钙制剂中含有对机体有害的元素, 如铋、 铅、 镉等, 长期服用会产生潜在的重金属中毒的可能。
复合钙是将钙剂与某些钙调节剂配合而成, 如钙尔奇 D等,特点是含钙量高, 钙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高, 是值得推荐的优良钙剂。
三、对骨质疏松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老年人治疗骨质疏松为时已晚。
很多老年人认为骨质疏松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合理治疗,包括雌激素、活性维生素D的补充及双磷酸盐等药物治疗,可以延缓骨的丢失。治疗的直接目的是抑制骨痛,最终目的是预防第一次骨折,提高老年生活质量。妇女有过一次脊椎骨折后,再次发生脊椎骨折的危险增加11倍!妇女有过一次或多次脊椎骨折,第二年再次发生脊椎骨折的危险增加5.1倍!
*误区二:骨质疏松属退行性疾病,无法防范。
一般而言,从年轻时就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的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低,或将最大限度地推迟骨质疏松的发病年龄,病患即便出现,症状也较轻且发展的速度较慢。
*误区三:多吃骨头汤有益于防止骨质疏松。
动物骨头里虽然含有钙的成分,但它很难溶于水,因此,食用骨头汤并不能解决骨质疏松患者补钙的需要。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骨内的脂肪,经常食用,对老年人,还可能引起其他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