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医疗技术

工作动态

医疗技术

医院应用ECPR成功救治一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

发布时间:2018-06-19
字号:

近日,医院成功应用ECPR技术抢救一名院外心脏骤停患者,为我院急危重症技术的成功应用谱写了新篇章。

 

 

5月22日晚,随着救护车急促的汽笛声,一名被行人发现躺在路边且无家属的心脏骤停男性患者被“120”医务人员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抢救复苏室,来院途中已行心肺复苏15分钟,到院后心电监护示仍无自主心律,血压、血氧测不出,立即给予自动心肺复苏机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间断出现室颤、逸搏心律,给予反复电除颤及药物复律,无稳定的自主循环恢复。

抢救50分钟后患者家属赶到,了解到患者59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瓣膜成形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房颤及房扑等病史。告知家属患者目前已抢救复苏近1小时,继续目前抢救复苏成功率极低,结合患者既往心脏病史,考虑此次心脏骤停心源性病因可能性大,建议立即应用ECPR(ECMO联合心肺复苏)行人工心肺替代治疗或有一线希望,家属商议后同意该项抢救措施。在抢救进行55分钟后,王旭东主任协调启动了ECPR,5分钟后ECMO团队人员到位,在建立ECMO时遇到了股静脉畸形、股动脉狭窄、右侧股动脉置管肢体末端缺血等情况,ECMO团队借助床旁超声技术分秒必争的先建立VA-ECMO循环确保有效地为CPR患者提供一定的氧供及稳定的循环血量,及时有效地恢复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大脑提供稳定的氧合血液灌流,然后通过股动脉切开置管技术建立人工侧枝循环予以解决肢体末端缺血问题。

心脏停博约134分钟后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自主循环逐渐稳定,自主呼吸恢复,ECPR复苏成功。术后患者转入急诊ICU进一步复苏后治疗。

 

在EICU,患者病情仍危重。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反复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频发室性早搏、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复苏后综合征等病情,经过亚低温、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抗心律失常、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经过65小时的VA-ECMO心肺替代,血流动力学逐渐稳定,复查床旁心脏超声提示心脏射血分数由17%增至48%,成功撤离ECMO;带机87小时后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入院第六天,患者神志逐渐清楚,能正常语言交流及进食,无重要神经及社会功能损害,并转入心脏医学部寻找并治疗心脏原发病。

 

当天,业务巡查到急诊科的杜继臣院长了解到该患者病情后,当即嘱咐现场的医护人员,务必争分夺秒、全力以赴救治。刘宗明副院长、医务部李成义主任每天到急诊ICU了解患者病情,指导协调多学科救治。由急诊科和心脏诊疗中心组成的ECMO团队定期举行病情讨论会,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尤其心脏医学部张国华老师日夜守护在ECMO机旁,确保患者安全。

救死扶伤,医者仁心,抢救成功的背后,体现了团队的精诚合作,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为创造更多的奇迹,我们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