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科普】心衰患者的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
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部分原因可能与长期患病期间进食量减少、营养素吸收不良或者进食结构不尽合理有关。研究表明,心衰合并的营养不良会加重心脏的能量代谢障碍,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与心衰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力衰竭,导致“心源性恶液质”的出现。因此,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同时,积极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认为将“营养支持”改为“营养治疗”更为合适。
一、心衰时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前白蛋白:有研究认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前白蛋白每升高50mg/L,肾脏病人住院死亡率下降29%。前白蛋白的半衰期短(2-3d),合成速度快,能够更好地评估患者近期的营养摄入,更灵敏地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改变,为目前国际上评价营养状况和监测营养支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白蛋白:白蛋白是评价蛋白质营养状况的传统指标,但缺点是其半衰期较长(20d左右),影响因素多。
BNP:BNP是反映心功能的灵敏指标,主要由心室合成分泌,在心室壁张力增加或容量负荷过重时升高。研究表明,BNP与病人的营养状况有一定的相关性,当营养不良状态改善时,如前白蛋白升高时,BNP水平降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r=-0.46,P=0.001)。
二、如何进行营养支持治疗:
目前还没有完善的研究和足够的证据推荐如何选择营养支持治疗,一般标准的营养支持并没有明确的禁忌证,只是在应用过程中注意避免摄入量(包括饮水、食物的含水量)过多导致心衰恶化。对于严重的心脏病人而言,通过营养支持每日给予能量20-25kcal/kg能够基本满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从而维持较为平衡的营养状态。
营养素可经胃肠道或非胃肠道途径补充:
1口服营养治疗 多数患者可接受口服营养治疗。应给予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病情危重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 经胃管营养治疗 对食欲极度减退,进食困难、神志不清的患者,可经胃管给予营养素,胃管可以减少黏膜刺激及吸入性肺炎的危险性。胃管滴注开始时每小时滴注20-30ml,4小时后测定胃残留量,如超过50ml,宜暂停或减慢滴注速度,如胃残留量少于50ml,可逐渐加快滴注速度至每小时100-125ml。高龄心衰鼻饲患者的营养种类以匀浆为主。由于心衰患者均需严格控制液体入量,为保证能量摄入,根据病情全部采用高能量密度匀浆膳。匀浆的特点是将正常人的饮食如牛奶、鱼、肉、水果、蔬菜等食品去刺和骨后,用高速捣碎机搅成糊状,所含营养素与正常饮食相似,由于已在体外粉碎,故易消化吸收,不仅能提供能量充足和各种营养素齐全的平衡饮食,还能较好地控制肠内营养的总量。匀浆作为主要的鼻饲液,可避免长期鼻饲造成的内环境紊乱(血浆渗透压增高),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食物中的谷氨酰胺等可直接被肠黏膜吸收利用,有利于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且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门静脉入肝,利于内脏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调节,并可发挥肝脏的解毒作用,符合生理状态,对循环干扰小。严重心衰行长期肠外营养的患者可给予逐渐增加肠内营养作为过渡,有助于早日恢复正常膳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间断胃肠营养比较符合生理需要,匀浆每餐150-200 ml,每天另加2次营养索100-150 ml,一日总餐数为5-6次,总热量不超过l500 kJ,患者的耐受性和临床效果较好。鼻饲后应抬高床头30-45。或采用坐位,鼻饲后保持体位30 min以上。
3静脉营养支持 患者食欲极差,小肠吸收严重不良,肠梗阻或不适宜长期留置胃管等情况时,静脉营养治疗可作为营养疗法的补充或唯一方式。(注意:当肠道给养能够进行并能有效吸收时,不应首选,因容易产生感染、静脉置管等并发症)。
三、具体补充何种营养素:
对于成年心衰患者,注册营养师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最基本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并每两周跟进方案一次。一般情况,每日摄入钠的范围在2-3g,液体量1-2L。研究发现适当的蛋白质补充可起到纠正负氮平衡、促进损伤的组织修复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蛋白质的来源主要为肉、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含有较多必需氨基酸。每日摄入蛋白1.1-1.4g/kg,以防止分解代谢。主要应以预消化的短肽型和氨基酸型的形式进行,随着病人病情稳定,逐渐向整蛋白剂型过渡。对于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低蛋白饮食(供能比12%)比正常蛋白饮食(供能比18%)能更有效地预防或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对于合并严重感染患者,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从30%提高至50%,希望在给病人提供充分能量的同时,减轻或避免葡萄糖对机体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营养治疗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补充蛋白质或其底物(氨基酸)时均需要密切监测病人血清尿素氮(BUN)等指标水平的变化。若BUN进行性升高,往往提示血中氮质产物蓄积,多种氨基酸不能被有效利用,此时应适当减少蛋白质(氨基酸)的补充,或选择必需氨基酸等制剂,血中氮质产物逐渐被利用,水平回复至正常范围后,再增加蛋白质(氨基酸)的补充。同理,营养治疗时还必须监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葡萄糖水平。值得指出的是,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病人增加和对应激性高血糖的重视,很多肠内营养制剂的配方降低了糖类含量,而大大增加了脂肪比例,并刻意提高了单位容量制剂的热量比,导致部分病人血清TG水平过高。
为对于合并脏器衰竭的老年危重病人,应仔细分析其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合理的营养治疗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有效减轻重要脏器的负担,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1、强化型匀浆膳治疗老年心衰合并肾衰患者的疗效 徐静, 王林, 柳惠玲, 高凤, 杨阳, 周楠, 周建萍, 郜青, 张有和.《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年3期
2、肠内营养乳剂在严重心衰患者的临床应用观察 张文杰, 李婧.《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10期
3、营养支持在心衰病人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曾昭波, 张爱萍, 段玉柱, 宗强, 杨立新, 葛成林, 张文礼, 吴化奎, 马伟, 王军.《中国基层医药》2003年11期
4、高龄多病因心衰患者的早期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 张莉, 刘骏, 江亚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年18期
5、肠内营养干预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王志娥, 杨海燕, 张海娜, 周英, 刘英, 沈美华, 邹亚君.《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