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
多学科协作显实力 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近日,在普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科室的共同努力下,一位肠梗阻急诊入院患者术前心脏骤停的患者病情逐渐平稳,脏器功能逐渐恢复。
这位因肠梗阻急诊入院的患者,凌晨病情急剧加重,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坏死、穿孔,需要急诊手术。但是疫情紧张期,急诊手术面临巨大风险,需要排查新冠肺炎、需要确定如何防护,包括手术、麻醉一系列流程等等,患者刚刚在重症医学科的全力抢救下从脓毒性休克中稳定下来,手术风险极大。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普外科第一台大型急诊手术。普外科上报医务部后,李成义主任火速赶到现场,同科室一起协作评估患者病情,评估手术指征。经过紧急全面讨论,以最快的速度完善增强CT检查后,进行急诊手术。手术尚未开始,患者就突发心跳骤停,普外科与麻醉科医护人员在手术台上立即行心肺复苏抢救。李成义再次在麻醉科组织紧急多学科会诊。普外科主任曲军、 麻醉科主任杨占民、重症医学科主任薛晓艳、消化科主任医师牟方宏、心脏医学部副主任医师韩雅蕾、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万志荣、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新军、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文强医师都参加了讨论,医院副院长李继来也亲临指导。在最短时间内,大家通过讨论患者病情及预后,考虑手术风险极大,但是曲军强调,不手术,患者生存希望为0,手术还有一线希望。与患者家属交流后,曲军、李文强、姚楠等医生紧急上台手术,术中发现患者小肠坏死严重,行部分小肠切除术。
经过7小时艰难细致的手术,患者生命体征逐渐稳定,但是因为前期病重及手术应激,仍存在多脏器功能障碍、肾衰竭、循环不稳。重症医学科及时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稳定脏器功能,纠正代谢紊乱;亚低温、保护脑治疗……术后,李成义多次组织全院多学科专家会诊讨论,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及预后。经连续多日的积极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血管活性药物停用,脏器功能逐渐恢复!
在医务部的指挥协调下,多学科协作又显神威。
上一篇: 用中医药文化守护百姓健康
下一篇: 门诊血压计“披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