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内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致残率75%的中风,还有1个被忽略的后遗症

字号:

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此病。而且,中风后患者中约75%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重残的占40%!

 

即使及时救回,中风带来的危险,在大多数人眼中,就是肢体、语言和感觉出现障碍,非常影响生活质量。

 

但是,中风后的病人往往还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即吞咽功能障碍,这是现在被很多中风患者所忽略的一种后遗症。

 

被忽视的吞咽困难

 

一般正常的吞咽是食团经口腔、咽腔、食管进入消化系统的过程,可分为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管期。

吞咽障碍则是指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吞咽过程中出现困难,导致患者不能安全及有效地用口进食。

 

目前,这种吞咽功能障碍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中以中风后引起的吞咽障碍最为常见,在我国中风发生比例高发62.5%。

 

另外,一般吞咽障碍轻者会出现进食、饮水呛咳,体内的营养及水分摄入不足,重者可造成患者心理障碍、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窒息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那么,为什么中风者容易发生吞咽障碍?又该如何应对?今天,小编给大家好好讲一讲。

 

 

预防吞咽障碍

 

中风患者之所以会发生吞咽障碍,是因为中风后脑功能受损,大脑中枢对颅神经控制失调,导致舌咽肌群不能协调完成吞咽过程。

 

同时,中风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一般中风后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并发率为40%,在这个时期,如果患者摄入不当很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

 

因此,患者需要在早期就对吞咽障碍进行筛查和处理,防止身体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随着疾病的自然恢复,多数情况下吞咽障碍会逐渐好转,但如果到慢性期吞咽障碍还有残留10%以上的话,表明自然恢复情况不好,需要康复治疗的积极干预。

 

出现吞咽障碍的中风患者需及早有计划地根据病情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一般常见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的康复治疗有:

 

口腔感觉训练、口腔运动训练、气道保护法、低频电刺激疗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直接进食训练等,患者可以寻求这些治疗方法来帮助自己。

 

这些注意事项,正确应对进食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即便吞咽困难,人肯定也要吃饭,来为身体补充需要的营养和水分,而为了防止因为进食不当出现意外,吞咽障碍患者在进食时一定要注意这些事项。

 

1、进食环境

 

为了让患者在进食的过程中心情保持愉悦,从而增加食欲,其进食的环境也要有所讲究,需选择静谧整洁、空气清新、气氛轻松的环境为标准,让患者在愉悦的状态下吃饭。

 

 

2、进食姿势

在吃饭时,当患者是坐着的,需保持躯干垂直,头轻度向前屈曲,这种姿势可最大限度保护气官,有利于吞咽动作的形成,同样在进食后也尽量保持这种姿势30分钟。

而若患者是以躺着的姿势,需保持为45°仰卧,喂食者位于病人的旁侧,这种姿势可促进残留食物从咽峡部排出,防止吸入气管。偏瘫患者半坐、卧位侧肩部以枕垫起,以患者健侧喂食,食物不易漏出,利于食物向舌部运送。

 

 

3、进食量

 

在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时,其每次所吃的食物量建议先以一汤匙的少量食物来试探,再慢慢酌情添加。

 

4、进食速度

 

吞咽障碍的患者吃饭的速度不能过快,在每进食一口后,需比正常人要多花时间反复咀嚼和吞咽食物。

 

同时,患者每次的进食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进食过程中不要讲话,防止误吸和误咽。

 

5、食物选择

在给吞咽障碍的患者选择食物时,建议选择适当粘性不易松散,容易咀嚼和吞咽以及不易在食道黏膜上残留的食物。

 

一般可选豆腐脑、米糊以及蛋羹等半固体的食物,从小量逐渐增加固体食物并进而过渡到进食普通饮食和水。

 

 

面对不幸中风的患者,千万别忘了可能出现的吞咽障碍这一后遗症。

 

无论是家人,还是患者,一定要留意在吃东西时,是否存在进食困难和频繁呛咳等情况,若有要及时正确应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