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内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梗梗”于怀已不再
妙手再通如春来

字号:
 
  • 救死扶伤责之重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这是长眠在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客观的表述了医生把患者治愈是相对少见的,即使是在医疗条件突飞猛进的当代。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这就使得当你面对如你所愿“治愈”病例的时候,必定奉为圭璧,尤其是面对一种通常难以“治愈”的疾病(比如脑梗死)且又在急人之困的特定背景之下。

他们着手成春

 
2020年4月26日,神经内科医生刘海超接诊了一例男性,47岁,距发病5.5小时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入院时言语含糊、左侧面舌瘫及左侧上下肢瘫(勉强能抬离床面)。病人特殊性在于他的背景标签:低保、精分、离异、与上高中的女儿相依为命。刘海超副主任医师简洁干练地抓住了仅剩的30分钟溶栓时间窗尾巴,火速给与了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续无创大血管检查提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同时紧急启动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他们德医双馨

 
那么如何既能安全成功的完成手术和切实减轻患者负担的问题摆在了医疗组面前。无疑,这种人文色彩的加入,增加了决策的复杂性(也许你认为不值得)。局麻或全麻(全麻利于术者操作,但增加费用和耗费时间),多器械(取栓2.0时代取栓器械已然很多,能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但多为高价耗材,势必增加患者负担)或简单器械(主要考验术者操控性)。为了节省宝贵的时间和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负担,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变特点及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医疗组大胆采用局麻和最简单器械取栓。王培福主任帐中决策指挥,温宏峰主任医师操“刀”主战,刘海超副主任医师协同配合。患者一次性取栓便达到TICI3级血流再通(完全再通),尽管术中经历了病人各种躁动、路途移位、数次支架位置调整……。正所谓与人为善,与己为善,结果也必定会如你所愿。患者次日即可下地自如行走,双臂抬举自如,言语流利。第三日患者出院时已看不到入院时一丝疾病的痕迹。另一方面,与同类手术相比显著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这个病人的治疗成功在于卒中急救处理的简洁快速、措施得当、技术娴熟,此外加入了医生济弱扶倾的善举,尤其显得意义非凡。透过一个个被“治愈”成功的个体,看到的其实是一个个化残为整的家庭,你会油然增加自我认同感和职业认同感,同时也会淡化过往的委屈。但愿世间人无恙,何惜架上刀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