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祝端午安康,愿祖国无恙
2020端午节因为疫情,注定是一个特殊的端午节。
在当下,北京人民乃至中国人民仍在抗疫战斗的一线。
端午安康,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祝福语,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凝炼的祝福,今年经此一疫,祝端午安康!愿祖国无恙!
期盼这场疫情早点结束,而端午节恰是一个送瘟神除瘟疫,祛毒平安的日子。
愿疫情早日散去,愿祖国繁荣昌盛,愿早日摘掉口罩,愿你我看见彼此的微笑。
老人吃粽子要浅尝即止
吃太多影响消化功能
各种各样的粽子令人垂涎三尺,吃了停不下来,一个接一个还想继续吃。但是,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由于粽子是糯米做的,纤维含量偏少,粘性大,不利于消化。粽子蒸或煮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中的糯米性温滞气,植物纤维多且长,吃多了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尤其是老年人,肠胃消化功能不好,对于粽子这种很难消化的东西尤其不能多吃,浅尝即止就好,以免影响老人的消化功能。
吃太多影响血糖
老年人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平时饮食要注意低糖。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如果不加节制,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某些疾病的老年人最好不要吃粽子
一些特定群体最好少吃或不吃粽子,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现在很多粽子中都会放入咸肉、蛋黄等,从而成为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对这类患者不利。老年人是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这几种疾病的高发人群,最好听从医生的建议尽量不吃或少吃粽子。
尽量不要把粽子当做主食来吃
粽子本身是糯米做的,吃多了本身就有消化不良的症状。有些老人为了不浪费,把粽子当早餐或者夜宵吃,这样糯米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选择小个头的粗粮粽子
老年人的肠胃功能和年轻人比起来,相对较弱。老年人如过量进食粽子,极易造成消化不良。而过量进食粽子很容易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老年人最好选择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如果是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老年人在吃的时候更要细嚼慢咽,以便于消化。
粽子这样吃健康不发胖
最好午餐吃粽子
糯米的粘性较大,制成粽子之后比较难消化,还会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而中午吃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状况!
粽子吃热不吃凉
糯米的粘性较大,制成粽子之后比较难消化,还会刺激更多的胃酸分泌。而中午吃可以大。
粽子吃热不吃凉
一天吃一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