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题
核酸检测采样大会战中的航天白衣战士——医院参加大规模核酸检测采样战疫纪实
7月7日,北京宣布自6月11日以来首次实现新冠肺炎病例零新增,当日,航天中心医院所在的海淀区永定路街道也由曾经的高风险区正式降为低风险区,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核酸检测采样大会战也圆满落幕,参加过大会战的航天白衣战士们额手相庆。在胜利的喜悦中回顾这场大会战,仍不禁让人心潮澎湃。
大会战序幕骤然拉开
6月11日,北京市新发地聚集性疫情骤然发生,一时阴霾笼罩,疫情防控重回“战时”状态。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坚决果断措施,迅速组织开展流调溯源,及时锁定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精准实施防控策略,按照突出重点、分批实施原则,组织各区有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筛查。
新的疫情迅速波及航天中心医院所在的永定路地区。6月13日附近的玉泉东市场确诊1例新冠肺炎。本觉得病毒已逐渐远离,却突然发现它就在身边,老百姓一时又有些恐慌。在北京市政府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原则要求下,核酸检测需求猛增。
6月14日早晨六点半不到,航天中心医院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前就排起了几百米的长蛇阵,人们窃窃私语,难掩焦虑。
自今年3月份以来,航天中心医院为满足门急诊患者和社会民众筛查的需要,健康管理部主动承接了核酸采样工作。随着疫情的逐渐平稳,每天的采样量并不很多。6月13日是周六,前来医院进行核酸检测的人群数量突然急剧增加,采样量猛增到一千人次以上,这引起了健康管理部的高度警觉。根据疫情形势,他们敏锐地预估到即将迎来一波核酸检测采样高潮。科里当天召开了科室会议,进行紧急动员,由共产党员带头,增派人员,成立应急小组,做好任务分工,增设采样点,扩充物资储备,随时迎接可能的人潮。次日排起的长队应验了之前的预感,连续两天,每天采样量都翻了一倍多。
与此同时,6月14日,护理部接到了海淀区卫生健康委的采样任务,遂紧急组建了一支12名护士组成的团队,参加玉泉东市场周边小区的采样工作。6月15日起,连续三天共完成近4000人的采样量。这是医院首次参与政府指定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
航天中心医院参与的大规模核酸采样工作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大会战高潮渐次铺展
6月15日,永定路街道被上调为疫情中风险地区。一方面周边单位复工复产任务繁重,一方面周边小区疫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无论是单位职工还是小区居民,对核酸检测的需求越来越急迫。核酸检测采样即将进入大会战高潮。
6月16-17日,为保证国防军工系统多家单位职工在疫情下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医院组织力量在健康管理部的统一安排下,连续两天进厂下所,上门服务,对单位职工进行核酸检测采样。每天几十人早出晚归。仅6月17日一天的采样量就达到创纪录的1.6万人次。6月14日至6月19日的6天时间里,健康管理部牵头进行的采样已达5万人次。
6月16日,医院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天刚完成支援医院上门服务采样工作,又于当晚20:30接到上级紧急任务,要对永定路地区的餐饮工作人员124人进行紧急采样。社区中心立即组织8人团队,40分钟内到岗,23:30圆满完成任务。到6月17日,社区中心已完成采样近3000份,但这还只是个开始。
永定路街道辖区人口密集,后来更是疫情频发,很快升级为疫情高风险区,针对封闭小区、重点人群的检测采样工作均由航天中心医院独立承担。
6月19日,为了坚决抑制疫情扩散蔓延,市政府决定扩大核酸检测范围,要求努力跑在疫情前头。面临快速扩大的采样需求,仅靠健康管理部、社区中心和医院临时抽调的小部分人员,已难以应对了。
6月19日,医院护理部从全院抽调50名护理带教和教学组长开展咽拭子采集技术操作培训,本想将她们培养成种子选手,再各自在科室培训更多采样人员,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这些种子选手第二天就都派上了用场,只能老手带新兵,实战培养了。当晚医院分别接到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任务,要在接下来的6月20-6月22日的3天时间内分别派人参加永定路街道、大兴区黄村地区的居民采样任务。这几天正是盛夏高温,任务量又大,大家预感到这必然是一场恶战!医务部、护理部迅速行动,招募、组队,任务分派,永定路110人和大兴30人的采样队伍迅速组成。大家连续作战,不辱使命,完成数万人的采样,每天都是深夜12点左右才回到医院。同期,护理部抓紧对护士进行采样轮训,短短两天时间内轮训了一千多人,再有紧急任务,选派人员就更有保障了。
6月22日,永定路街道升为高风险地区,同日,海淀区田村路街道也升级为中风险地区。那边永定路街道的采样任务仍在持续,这边又于6月24日晚接到支援田村街道采样的紧急任务。于是,22人团队和50人团队分两日出击,又完成数千人的采样量。
6月27日起,永定路街道已封闭两周的小区终于要逐渐解封了,核酸复查决战决胜阶段正式开启,复检采样任务进入高峰期。医院再次精锐尽出,圆满完成永定路街道所属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复检采样工作。
7月4日,清晨6:50,40名战士已齐集医院,简单的早餐之后,分队、分组,7:30,车队鱼贯而出,直奔永定路街道各采样点。当天数千人次的采样任务是为永定路街道被封的二街坊、五街坊进行解封前的核酸复检。这是航天中心医院参加大会战的最后一场决战,大家感到使命光荣。尽管知道几个小时的任务并不轻松,但眼看一颗胜利的果实即将在自己手中呈现,大家不禁都感到兴奋,誓要以优质高效服务为这场史诗般的大会战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6月14日起至7月4日的大会战里,航天中心医院共派遣医务人员800多人次,共采样近20万人次,最多时一天采样近2万人次,航天白衣战士以亮丽的成绩为首都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截至7月2日24时,北京市累计完成采样1041.4万,航天中心医院和全市无数医疗机构一起,用涓涓细流汇成爱的暖洋,共同为百姓安康擎起一片希望的蓝天。
大会战精神激越回荡
航天中心医院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面向多个方向,政府部门统筹安排的任务都在高中风险地区,同时,医院还主动服务于大型国防军工企业、周边合作单位和居民。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哪里有需要就出击到哪里,哪里有困难就战斗在哪里。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医院认真落实各级政府要求,积极履行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在做好医院自身疫情防控工作和正常诊疗服务的同时,举全院之力,积极部署,迅速行动。在党委书记和主管院领导的指导下,医务部、护理部积极协调组织,社区中心、健康管理部细致落实安排,党群部门做好思想动员、职工慰问,各党支部、处室提供人力支持,形成了全院上下统一步调、高效协调、无缝衔接的协同作战局面。每次大型队伍出发前,医院党委书记张向群都亲临现场做战前动员,为大家鼓劲加油,还适时带队开展慰问,传送党组织的温暖。
大会战中,最忙碌的部门就数医务部和护理部了。每有任务,医务部主任李成义、护理部主任于俊叶都高效协同,密切配合,以极高的效率做好相关事务安排。每次接到和安排任务都几乎在深夜。一次,于俊叶等到次日凌晨一点多,在确知没有任务安排了,才安心去休息。有许多采样任务由医务部和护理部一起直接组织完成,两位主任和部门的同志们一起亲自带队,奋战当场。医护1:2配比组队,坚持医护配合、团队作战,这样的安排既为提高工作效率,更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这可能也是航天中心医院自创的特色组合吧。贴心的安排,让大家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更增添了对圆满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心。
大会战中,健康管理部和社区中心肩扛大任,精心组织,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任务不管大小和如何紧急,总是由科主任、支部书记、护士长和党员同志们先上。人员安排、物资准备、采样点对接……有太多的准备工作要做,忙到深夜转钟二、三点是常事。最紧张的那些天,健康管理部主任马瑞几天几夜没睡个好觉,党支部书记高金颖工作晚了就干脆和大家一样睡在科室,共产党员、护士长冯美静总是最晚一个离开,清晨又第一个出现在岗位上。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高大勇和共产党员、护士长王会颖嗓音嘶哑得说不出话来,让人心疼。有时,一个小分队刚采样回来,又不得不被派到另一个点去支援。大家都这样加班加点,但毫无怨言,不管前一天有多么劳累,新的一天开始了,又都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战斗。
最让李成义、于俊叶感动的是各科室和医务人员的使命感与担当精神。
任务来时总那么晚而又急,人员征集因此也总是只能在半夜进行。有召必回,不管需要多少人,也总能在半小时内报名满额。规模小点儿的队伍,常是5分钟不到人就齐了。各科室尽最大努力做好班次调整,还有不少人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报名参战。
参加大会战的,不仅有刚参加工作的新兵,还有科室的技术骨干,更有退休返聘的老专家。其中,护士长就有18名。社区中心原党支部书记、原主任李月,几次主动找高大勇提“要求”,三次亲自冲锋在一线。已64岁的老共产党员靳维华是返聘的资深心血管内科专家,两次参加了大会战。“我还能干,就多做点儿!”她质朴地说。老支部书记和老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更加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采样工作大都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可以说,这是距离新冠病毒最近的岗位,风险无处不在,但无人退缩!样本采集要求动作精准、迅速,常要弓着腰甚至半蹲着进行,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并不那么容易,且这样重复的动作有时每人一天要做三、四百次。医务人员在防护装备的层层包裹下,呼吸都不易,还要一遍一遍给被检者交待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安抚。室外酷热,着便装都会汗流浃背,更何况连续多个小时穿戴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这些都是对意志和体能的重大考验,但没有谁被吓倒!高昂的斗志、顽强的作风,这就是每个人的战斗姿态!
疫情考验着每一个人,航天中心医院的白衣战士是最不怕考验的一群人。在这场核酸检测采样大会战中,一支支医疗队如利剑出鞘,迅猛出击,使命必达。“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就是这群航天白衣战士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这是一群特殊材料制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