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最新:12个因素导致老年痴呆!柳叶刀专家:做好10点可预防
李贤玲
7月30日,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了一篇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综述文章,重点阐述了老年痴呆症预防、干预、护理等方面的内容。
研究者提出了12个诱发老年痴呆症的危险因素,分别为教育程度低、高血压、听力障碍、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运动、糖尿病、低社交、过量饮酒、脑外伤、空气污染。幸运的是,这12种危险因素具有可控性,如果能提前着手控制,可以避免全球40%的痴呆症发生。
以下就老年痴呆症的12个危险因素展开简要分析:
教育程度低:早期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及终身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可增加自身的“认知储备”,从而能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高血压:中年时期持续性的高血压可增加晚年患痴呆症的风险。在平均年龄为45-61岁的人群中,与没有高血压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为130mmHg或更高)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更高,即使他们没有心血管疾病。
肥胖:越来越多证据证明,BMI(身体质量指数,国际上用于衡量人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老年痴呆症有关,BMI≥30的人患痴呆症风险更高,而适当减重不仅能改善记忆,而且或许还具有预防痴呆症的作用。
听力障碍:多项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与听力受损有关,因为听力下降可能会减少认知刺激,从而令认知能力下降,最终诱发老年痴呆症,而佩戴助听器,则可降低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脑外伤:脑外伤通常因运动、跌倒、军事活动等引起,多项研究显示,脑外伤可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而且脑外伤严重程度越高,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越高。
滥用酒精:大量饮酒易致大脑右侧海马体萎缩,更容易诱发老年痴呆症。酗酒与老年痴呆症的这种关系在65岁以下的患者人群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吸烟:与不抽烟的人相比,吸烟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更高。此外,二手烟也有可能是诱发痴呆症的“罪魁祸首”,尽管这种研究文献较少,但有研究显示,人体记忆退化与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具有较大关系。数据显示,目前世界范围内预估有35%的非吸烟成年人和40%的儿童暴露于二手烟中。
抑郁:抑郁症经过多种心理或生理机制,可发展为老年痴呆症;反过来,老年痴呆症经过各种神经病理作用,也会诱发抑郁症。抑郁症与痴呆症的发生有关,而且即使使用抗抑郁药也无法降低这种风险。
缺乏运动:一项持续了25年的随访调研显示,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中度至强度的运动,可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社交孤立:多项研究表明,社交孤立可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保持良好的社交可增加自身的认知储备,对人体而言具有保护作用。日本一项历经10年的随访调查显示,与社交较为孤立的人相比,那些常与家人交流、与朋友接触、参加社区活动、从事有偿工作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要低46%。
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未来罹患老年痴呆症的明确危险因素,糖尿病持续时间越长、病情严重程度越高,患痴呆症的风险越高,但尚不清楚是否有任何特定的药物可改善这种风险,强化糖尿病控制无法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
空气污染:暴露于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环境中,与痴呆症发病率的增加有关。动物模型研究显示,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物可通过心脑血管、Aβ沉积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加工来加速神经变性。
由上可知,人类早年生活(教育),中年生活(高血压、肥胖、听力损失、脑外伤、滥用酒精)和晚年生活(吸烟、抑郁、缺乏运动、社交孤立、糖尿病、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均可增加罹患痴呆的风险。
老年人才需预防痴呆症?NO!
看到这里,可能不少朋友会有认为:预防痴呆是老年人才需要面对的事,年轻人不用采取干预措施。
然而,这种观念是“自大”的,因为有研究告诉我们:从20岁开始,人类就需要采取措施行动来降低罹患痴呆症的可能。
那么,预防痴呆具体该怎么做呢?
柳叶刀委员会专家们针对诱发痴呆的12个可调节的危险因素,提出了多个预防干预措施,并呼吁人们及早行动:
1、争取在40岁左右的年纪,将收缩压保持在130mmHg或以下。
2、保护耳朵、避免听力受损,避免耳朵过度暴露在噪音之下,鼓励使用助听器来减轻听力损失。
3、避免暴露于空气污染和二手烟环境中。
4、防止头部受伤。
5、限制饮酒量,每周酒精摄入量不得超过21单位(1单位酒精=10ml酒精)。
6、避免吸烟,及时戒烟。
7、政策应优先考虑所有人的儿童教育,为所有儿童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
8、减少肥胖症和糖尿病。
9、积极地生活,维持体育锻炼。
10、通过改善睡眠、改善整体健康状况等,解决痴呆症的其他假定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