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科普知识】新生儿黄疸那些事儿
新生儿黄疸那些事儿
宝宝怎么变黄了?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宝妈。很多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出现黄疸,宝宝为什么会出现黄疸?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有什么区别?照蓝光是不是照紫外线,有副作用吗?日光浴可以治疗黄疸吗?母乳性黄疸用停母乳吗?一系列的问题,下面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叫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积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疸现象。
新生儿为什么会出现黄疸?新生儿期胆红素生成与排泄有哪些特点呢?
1、新生儿胆红素的生成
①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较多:每日新生儿胆红素生成约为成人的2倍以上。
②红细胞寿命短:新生儿红细胞寿命较成人短20-40天,形成胆红素的周期缩短。
③其他来源的胆红素生成较多:如来自肝脏等器官的血红素蛋白和骨髓中无效造血的胆红素前体较多。
2、新生儿胆红素的运转
刚娩出的新生儿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影响血中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早产儿白蛋白的数量较足月儿低,使运送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新生儿胆红素的排泄
(1)肝功能不成熟:①新生儿肝细胞内摄取胆红素必须的Y、Z蛋白
含量低;②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③排泄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差,易致胆汁淤积。
(2)肠肝循环增加:肠道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肠道内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一部分胆红素被肠道重吸收。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
二、如何区别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特点:生理性黄疸最为常见,且患儿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胆红素值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黄疸,消退最长可延迟3-4周。
病理性黄疸的特点:①黄疸出现早,一般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黄疸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③黄疸进展快,血清胆红素每日上升>85μmol/L(5mg/d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并进行性加重,或通过治疗黄疸消退后再次出现。
当新生儿血清胆红素>342μmol/L(20mg/dl)时,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造成基底核等处的神经细胞损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发生胆红素脑病,也就是临床常说的核黄疸,该病多于出生后4-7天出现症状。
三、照蓝光是紫外线吗?会不会出现副作用?
蓝光绝不是紫外线,所谓蓝光是采用波长420-470nm的蓝色荧光灯,通过光疗使宝宝体内的未结合胆红素转换成水溶性衍生物,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目前光疗时最理想的退黄方法,光疗可能会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副作用,但多数不严重,可继续治疗,直接胆红素高的患儿通过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停止光疗后,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四、日光浴可以治疗黄疸吗?
日光浴虽然可以辅助宝宝退黄,但需要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宝宝全身裸露,并且日光浴只是可以帮助宝宝消退轻微黄疸,如果已经达到需要住院接受治疗的程度,请不要再犹豫啦,一定要相信医生的判断,早点接受治疗,可以避免很多问题。
五、母乳性黄疸用停母乳吗?
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值下降即可确定诊断,若为母乳性黄疸,宝妈们仍可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若黄疸严重,患儿一般情况差,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同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黄疸消退后在恢复母乳喂养。
所以,当宝宝出现黄疸后,宝妈们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不要盲目听信经验之谈,黄疸虽小学问很大,稍有不慎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