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内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信任的种子丨有温度的我们

字号:
我们每个人的这一生都免不了要与医院打交道,都在体验医疗的过程。医生与患者的面对面交流,会产生心与心的联结,通过共情与反思,双方都能更加理解对方。医生走进了患者的世界,患者也能更多了解医生,通过医患双方换位思考,对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高临床诊疗效率及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叙事医学通过改变原有的“医生为中心”的对话方式,开启“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模式,让医护学会倾听患者,通过叙述医患间的故事,走进患者的世界,达到真正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而也引导患者理性看待生命和疾病,以此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实现医学人文精神的落地生根。
届时,“神内医护频道”将持续推进“温暖医疗”叙事案例分享活动,就让我们一起在叙事医疗的言语、文字中,体会这一份37摄氏度的关怀。
 
 
住在22病区的周爷爷是一名长期卧床的患者,前段时间爷爷因为感染性休克差点撒手人寰,幸得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本来可能是一别两宽的结局,暂时圆满了。

 

高龄+病重,令人揪心,是不是?

 

当初,周爷爷的老伴一定要陪着爷爷住院,因为她实在是害怕,怕爷爷就这样回不来了,同小区的一个邻居就是这样,住了院就没能回来。毕竟爷爷已经90岁高龄了,孩子们都在国外,隔着时差的问候一年的时间也屈指可数,屋里一年到头就我们这两把老骨头,说的实在令人动容,才医生贴心的办理好老两口的入院,竭心医治。

 

说起奶奶照顾爷爷,那是无不尽心,这些都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但是重度肺部感染的爷爷不是擦擦汗,捏捏手,陪伴在侧就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此刻亟待解决的就是胸肺部的护理,必须要做的就是专业叩背和有效的吸痰,这样消炎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这时的情景十分令人心疼,又充满了深深的担忧,老伴儿,老伴儿,老来是为伴儿,但是我们真的能眼看这个耄耋老人佝偻着身躯来照顾她病重的老伴儿吗?

 

陪护无效,照护能力达不到治疗需要,该如何解决?
 

 

护士长查房,主动与奶奶积极沟通,一起解决高效陪护问题,最终达成协议:请护工的同时,奶奶也陪伴在侧,护工照顾的好,奶奶再完全放手。

 

期间,作为主管医生的才丽娜每天查房,积极解决家属所提出的问题,上下夜班也都关注爷爷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时刻关注着爷爷的化验指标,病情变化……

 

温宏峰副主任带领全医疗组每次查房必看,每一次消炎药的调整,每一个治疗的给予,都经过整组的充分讨论,对症治疗。
 

 

 

护理工作更是将细节的护理,精细的气道肺部管理落到了实处。

 

吸痰最频繁的时候每半小时就要吸一次

 

定频次的吸痰形成护理流程

 

各班按频次不打折扣的高质量完成

 

间更是注意口护,体位的管理……

 

防误吸,严密监测,随时沟通,及时报告医生,协同管理。

 

这项举措也形成了22成文的规定,但凡是有病情危重等重点患者,都纳入全组管理范畴,举全区之力解决重点病人的重点问题。

 

终于有可能是面临气管插管,ICU救治的90岁老人,打破了也可能刚入院所担忧的一别两宽的结局。

在大家的努力下,爷爷病情趋于平稳。

 

守候在侧的老伴对我们的医疗护理也表示了极大的感激与满意。

 

尤其是对才医生!

 

可见,

 

才医生有自己固定粉丝儿是有原因的。

 

无论是送锦旗的还是疫情期间排队购买口罩相送的!

 

些平时的积累,攒出来的就是人品的集中爆发了。

 

我想如果神经内科有热搜,那这样的医生一定会榜上有名!

 

所以啊,

 

行医是个过程,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更是内在品格,急病人之所急。

就医也是个过程,患者每时每刻,关注的是结果,更是内心感受。

 

当然期间也包含了患者家属和陪护的切实感受。让我们更加精细人性化的做好医疗护理的细节管理,用医术医治疾病,用人心医治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