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内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春天来了,你做到正确的“春捂”了吗?

字号: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气温变化最无常的季节就是春季了,早春乍暖还寒,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在穿衣方面仍然需要“捂一捂”。“捂”并不是多穿衣服那么简单,如何科学健康地“捂”出好身体?

 

 

 

 

01
“捂”对时间

      春天的气温时高时低,温差较大,身体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02
捂”温度

      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可适当“捂”一会儿。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如果两种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

03
“捂”要有度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

 

04
“捂”对重点

 

捂背: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

捂腹:腹部温度太低会导致胃肠道疾病,腹部保暖能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

捂脚: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足部保暖可以减少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通过上文,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该如何正确的”春捂“了吧,祝大家度过一个健康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