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每天都运动,病却没少,咋回事?运动是把双刃剑,找对方法更重要

字号:

 

老年医学二科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中老年人开始通过运动来保养自己,尤其是50岁往上的人群,没事儿就去锻炼、运动,希望能够因此减少自己生病的次数,保护健康。但也有人表示,自己一直都在锻炼身体,怎么还是总生病?

 

在生活中,人们与其在出现疾病后去治疗,不如在疾病出现前积极的预防疾病。不少中老年人在预防疾病方面,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运动锻炼。这确实是一个对身体有好处的行为。

 

01

坚持运动锻炼,对中老年人有何好处?

保持身心愉悦,放松心情。很多人老了以后都不喜欢出门,总是在家闷着,时间长了也会出现寂寞、抑郁、悲伤等消极情绪。而适当的运动,外出活动,能够帮助中老年人之间增加交流,保持身心愉悦,放松心情,这也对预防老年痴呆等有一定的帮助。

 

锻炼肌肉,增强体质。中老年人摔倒的事件每年都不少,有很多中老年人会因为摔倒后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压疮、下肢血栓、呼吸困难等并发症。而适当的进行锻炼,能够锻炼肌肉、增强体质,也能预防摔倒等问题,保护健康。

 

对抗骨质疏松。年龄的增长会导致中老年人更容易被关节疾病和骨骼疾病缠身,而适当的运动,能够通过有负荷的应力刺激运动来促进骨密度的生产,对抗骨质疏松。

 

保护血管,预防三高。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血管老化等三高问题,这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运动锻炼不仅能够改善自主神经功能,还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和血容量,不管是三高患者,还是预防三高都有不错的效果。

 

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消化。由于人体内的器官不断衰老,进食后也更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肠胃不适的症状。这就是肠胃功能逐渐减弱。而运动能够改善肠胃功能,促进消化。

 

总的来看,运动对中老年人来说,确实有好处。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够预防疾病,还能作为辅助治疗疾病的方法。

 

02

运动是把双刃剑,用错方法也易伤身

不少人表示,自己也知道运动能健身。但自己坚持锻炼,最后反而加重了关节不适,有的还因此引发了疾病。这又是怎么回事?问题或许就出在用错了方法。

 

(一)坚持跑步3-5公里,易加重关节不适

 

一些老年人原本就存在关节问题,但是为了锻炼身体,强撑着每天都去跑步锻炼,一跑就是3-5公里。这样的运动量势必会给关节带来过重的负荷,也会加重关节不适的症状,引发关节疼痛、红肿等问题。

 

处理方法:有些运动项目也有年龄限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更加科学。马拉松、登山等运动都不再适合关节疾病患者,中老年人更适合通过散步、慢跑、瑜伽、八段锦等锻炼健康。

 

(二)风雨无阻,每天都外出锻炼

 

一些老年人觉得锻炼需要持之以恒,不管前一天运动量多大,身体有没有不舒服,都会坚持锻炼。觉得这样更能保护健康。但事实上,运动频率达到每周3-5次是最好的。

 

一周7天坚持锻炼,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肌肉缺乏休息的时间。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也会增加肌肉、关节受压,更容易引发关节疾病。

 

正确做法:按照人们的年龄来计算自己的运动强度更加科学。

 

运动过程中,人们可以按照达到一定的运动心率为目标。靶心率达到(220-年龄)*70%~85%为好。运动时持续的时间应该在30分钟至1小时左右为好。

 

当人们感觉到运动后身体持续的疲惫、影响睡眠质量或者出现身体酸痛不适等症状后,就意味着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每周达到3-5次的有效运动时间即可。

 

(三)跑步降压却选在了早晨,更易诱发高血压

 

针对不同疾病人群,锻炼的时间也应该不一样。比如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早晨的血压往往处于峰值。在这时进行运动降压,或许不仅不能锻炼身体,还可能诱发更高的血压值,对心血管造成损伤。

 

处理方法:跑步降压本身没错,但找错了时间也会增加锻炼风险。如果存在高血压的问题,或许更适合在下午或者傍晚慢跑,跑步前后监测血压,也能掌握更准确的身体指标。

 

对中老年人来说,每天都坚持运动,但最后仍然疾病不断,或许就和人们用错老人锻炼方法有关。总是采取错误的锻炼项目、不正确的锻炼频次和过高的运动锻炼量,也可能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结语:人们应该认识到,运动并非是有利无害的。事实上,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用错了方法,也会“自讨苦吃”。中老年人想要运动健身,还是应该结合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选择柔和的运动项目,通过运动后的感受及时调整运动量,更有助于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