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比较严重的心脏疾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

字号:

老年医学二科

 

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人类心血管疾病的一种,它是指心脏瓣膜部位的炎症,其病因较为复杂,与许多因素有关。患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后,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身体上的发热、心有杂音、咳嗽喘气、栓塞等症状,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还会导致心衰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患有这种疾病的病人必须根据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以促进疾病早日治愈。

 

01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心内膜的炎症,其常见症状是什么呢

1、发热

细菌感染导致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发热是人体对外来物质的一种防御机制,通过升高体温来清除体内的病原体,因此最常见的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是发热。在病人发病后,发烧的症状可以帮助病人恢复,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其他系统疾病。

热型多变,以不规则体表发热最多,可为间歇性或驰张型,并伴有畏寒出汗。也可能只是低热者。大多数情况,体温在37.5~39℃之间,也可在40℃以上。大约3%~15%的病人体温正常或偏低,多见于年老及合并栓塞、真菌性动脉瘤破裂、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心衰、尿毒症的病人。另外,在确诊之前已经使用过抗生素、退热药、激素类药物的患者也可能暂时没有发热。

2、平卧有呼吸困难症状的人不能平卧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位在心内,因此当病人发病时,会影响到心脏的功能,最直接的影响是影响心脏的泵血,进而造成病人缺氧或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因呼吸困难还会导致无法平卧。

3、脑溢血

病原学上认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于血液进入血脑屏障,一旦血脑屏障无法抵抗病原体,就会出现脑出血等症状。如果是脑溢血,病人可能会有偏瘫或失语等症状。目前的形势最为严峻。

 

4、贫血

70%~90%的病人有进行性贫血,有时可达到严重程度,甚至以最严重的症状出现。贫血会导致全身乏力、虚弱和气促。长期卧床的病人,往往会出现全身疼痛的症状,可能是因为毒血症或者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栓塞所致。

5、有全身性感染

病人全身感染的情况,主要是表现在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发热的症状还是持续的,还有可能出现间歇发热的情况,但是发热的情况比较少见,还可能会出现贫血和全身没有力气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些情况,所以这些情况都是不容易被发现的,少数患者还会影响到病人的关节部位,出现腰痛的情况。

6、出现心脏病变

心内病变也是心内膜炎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的一种特异症状,特异症状主要是心脏部位可能出现杂音,声音粗糙,但比较响亮,而且声音多数可能会像海鸥鸣叫一样,而且在病人患病的过程中,杂音的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病人出现了贫血的症状,或心跳过快,那么就会导致患者心脏发生病变,这些都是有心内膜炎的患者出现的表现。

 

02科学治疗的前提是对因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出现与哪些原因有关呢

1、心脏原发病变

若病人本身患有某种心脏病,则极易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如果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风湿性瓣膜病、风湿性瓣膜病等疾病都会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所以要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保证自己的健康。

2、致病菌

如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和细菌感染有关系,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等,都会导致此病的出现,所以要特别注意,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发病率。

3、诱发因素

如果根治牙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心脏手术等,可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都可能导致该病的发生。要降低发病几率,就要结合这些诱因做好预防,远离疾病,享受健康。

4、身体抵抗力差

相对而言,抵抗力差的人易患疾病。特别是肿瘤、器官移植病人,机体免疫系统非常薄弱,极易发生细菌、病毒感染,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03对于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哪些治疗方法呢

1、药物疗法

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主要的方法还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因为药物治疗能够帮助病人提高抗感染的能力,但是药物治疗也可以分为四种,如果是患有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对于病症较轻的病人,则可采用青霉素和阿莫西林这两种药物。这两种药物都能帮助病人消炎,同时也有可能用到青霉素和庆大霉素联合用药的病人,可以尝试使用头孢或青霉素,这些都能起到缓解作用。

2、外科治疗

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较严重的病人,可考虑手术治疗,可选择主动脉瓣修复、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修复等手术方式,根据病人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也可选择手术前请医生对病人进行充分准备。并且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家属也要认真听从,在做手术前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手术室有风险,所以一定要有心理准备,主要是生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

 

04不仅要在发病第一时间接受治疗,还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以免加重病情

1、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多食用易消化的蛋白质食品,如牛奶、蛋及各种豆制品。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狗肉、羊肉等。另外还要注意控制烟酒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