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排便出血是痔疮还是肠癌?该如何区分?排便有1种习惯,早点改!
老年医学二科
大便是大肠的排遗物,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大便3/4都是水分,只有1/4是固体,颜色多为淡黄色、黄褐色,有臭味,但不会过干或者过稀,也不存在血液或者其他颜色的黏液。如果发现排便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肛肠疾病,比如痔疮、肠癌等,但到底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应该如何区分?
痔疮和肠癌都可能会引起排便出血,但有一定的区别
常言道,“十人九痔”,可见痔疮是一种多么普遍的疾病,正是因为这样,临床对于痔疮的真实发生率才至今尚未清楚。
所谓的痔疮,其实就是由直肠或者肛管下端静脉充血肿大所致,在肛肠科十分常见,但发病原因却一直没能明确,可能和静脉曲张、肛垫下移、排便用力、排便时间过长、低膳食纤维素饮食、经常抬重物等因素相关,患病后,容易出现排便时出血的症状。
肠癌即发生在人体结肠或者直肠上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以直肠癌更为常见,据2018年的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已达180万。发病和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以40岁以上的男性多见。在疾病早期阶段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后期可出现便血。
但痔疮、肠癌导致的便血具体表现并不完全一样,如果是前者,便血多发生在排便的时候,或者排便后肛门滴血,血液多为鲜红色,不和大便相混合,同时还会伴有排便时疼痛、肛门瘙痒、痔赘脱垂等相关症状。
而后者,由直肠癌导致的便血,血液颜色可以为鲜红或者暗红色,大便中也可有黏液,且血液和黏液往往会和大便混合在一块;由结肠癌导致的大便出血,血液颜色通常比较暗,大便中多会含有黏液,甚至脓液等,同时多还会伴有腐臭味、便意频频、大便变细、肛门直肠下坠感等相关症状。
除了症状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相关检查项目加以区分
如果单纯地根据症状表现难以区分是痔疮,还是肠癌,那么也可以直接前来医院,通过完善直肠指诊、肠镜、肛门镜、大便隐血试验、CT、核磁共振、肿瘤标志物等相关检查项目的方式来加以明确诊断,方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由于平时上厕所,一边蹲着,一边玩手机,导致排便时间过长,容易增加痔疮、肠癌的发生风险,所以,如果发现自身存在这1种排便习惯,为了身体健康着想,一定要早点改掉!
无论是痔疮,还是肠癌,确诊后都应该积极作出调理、治疗,治疗期间严格遵照医嘱养成并保持良好的饮食、排便习惯,适当通过运动锻炼身体,促使疾病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