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专题专栏

航天中心医院

创先争优

盛德敬业 精诚济世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3-09
字号:

  --记航天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王意忠教授

  作为血液内分泌科专家,他赫赫有名,挽救了无数生命;

  作为一名老师,他诲人不倦,桃李满园,芬芳四溢;

  作为医院科室主任,他锐意进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永不熄灭的激情。

  如果用德艺双馨来形容一位医生,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王意忠教授一定当之无愧。多年来,他用一颗仁爱之心,播撒人间大爱,用精湛的医术和辛勤的付出,为成千上万的患者解除了病痛。

  俗语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血液内分泌领域的专家,王意忠教授非常注重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不断为临床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多的患者送去希望。

  自强不息 技德双馨

  在这条通向健康却又未知的医学之路上,他就像是一个赴约者,体验赤诚、体验发现的惊异,带着对健康与希望的独特的人生体验,倾注一腔真情。在病人看来,他就是那第一眼的光明,带着柔和与诚心,守望在黑暗的尽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成为职业医生的王意忠,正赶上重视知识,重视学术的科技复兴时代,也是人才储备上出现空缺的时代,难得的机遇与挑战,使年轻的王意忠如鱼得水,他在血液内分泌科尽情地挥洒着汗水,如痴如醉地汲取新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王意忠本科毕业在临床辛勤工作十年后,为了掌握更多的治病救人的本领,抛下年幼的女儿和家庭进行深造学习,一干就又是六年。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中西医两套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应用中西医理论诊断,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尤其是对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治疗更为专长。对再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在吸取导师—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周蔼祥研究员的治疗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及研究结果,创建了一整套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患者与同行的认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意忠教授并不满足于现状,他对事业的追求是无止尽的,这是他性格中的执著。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严重的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王意忠教授看在眼里,却急在心上。因为他深知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表象,而最终严重影响全身各个脏腑功能的疾病。现在虽然运用药物及胰岛素可以控制血糖,但很难彻底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于是他通过多年血液专业积累的知识及总结骨髓移植的经验,结合近年来国外干细胞研究的成果和深入的试验室研究,开始积极探索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方法。通过数年的潜心研究,在他的带领下,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病内分泌科终于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一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工作,取得了不错的疗效。截止2010年10月为止,血液内分泌科已开展手术900多例,近30-40%的糖尿病患者已停止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药,近80%的患者减少药物用量,疗效非常显著。深受广大患者及同行的好评。同时给医院带来广泛的社会知名度。

  医学的基本目的是帮助病人解除病痛,恢复健康。但在医疗实践中以及完成诊疗的全部过程中,患者都会在肉体、精神或经济上付出一定的代价,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和损失。

  “为人随和,有责任心,关心病人,医德好,医术高超精湛,有这样的医生是病人的福气。”

  “态度很好,对病人负责,有医德,这样的大夫就是我们老百姓需要的好大夫。”

  “态度好,解释清楚,常打比方,容易懂,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

  态度好、医德好、解释清楚、医术高超,这是从众多患者的留言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共性,也是作为大夫的王教授最中肯的评价。

  在多年的从医生涯中,王意忠主任始终坚持“以高尚医德立身,以高超医术济世”,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累,他刻苦钻研技术,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事迹举不胜举,待患者如亲人这是他一贯的宗旨。

  重医德是王意忠人性中散发出的另一面光辉。他常说,“只有精湛医术,没有仁爱之心,是不称职的医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病人的生命,是医生的天职”。曾有一位从大西北来的患者,断断续续发高热达十余年,血常规三系减少,当地按淋巴瘤化疗一疗程,血常规减低更加明显,发热仍不退。经病人介绍来我院治疗,入院后经仔细分析病情,反复询问病史,同时根据骨髓中发现的异常细胞,翻阅大量资料,最后确诊为罕见的黑热病,按黑热病针对治疗,很快痊愈出院。最近一位外地患者糖尿病足很严重,但家境困难,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住院治疗费用不够,患者是家中主要的劳动力,一度产生了放弃治疗的念头,王主任及时鼓励患者,帮助垫付了几千元的住院费,使患者康复出院。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长,探索出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赢得患者的广泛信任,慕名前来的患者络绎不绝,在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得到广大患者的信任与同行的认可。并被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评为北京市首届优秀中青年中医师。

  硕果累累 桃李芬芳

  为了解决患者的疾苦,王意忠不断进行钻研。刻苦学习,努力掌握新的医疗技术,尽可能最大程度上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患者病情的变化是没有休息时间的”,这是王意忠主任经常对科里医务人员说的一句话。于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论双休日、节假日还是下班后,自觉地来到医院查房已成为他改不掉的“毛病”。晚上很晚才目送王主任处理完一天事务回家的护士们,常常会在半夜接到他打来的询问病人情况的电话;即使是参加学术活动去了外地,他也会每天打电话查房。

  从事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实践30余年,王意忠教授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当人梯,奖掖新人,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深得病人好评、同行敬重。

  “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而兴趣是最大的动力,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看病,育人,看到学生有成绩就特别的高兴。”这是王意忠教授一直所秉承的宗旨,传道解惑、哺育新人,是他从教最大的心愿。

  王意忠教授时刻不忘自己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教师,时时处处想着带教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无论是带领下级医师查房、还是指导本科生、研究生教学,只要有机会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解。为了讲好每一节课,不辞劳苦,多方收集材料,反复修改教案。受到了医院的表扬、同学们的爱戴和好评。他常说:“学生是我们事业的未来,不能有半点马虎。知识是越教越多,你教学生多少,你就可以得到多少,我们要全力来对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干的。

  俗话说,仁医如明灯,驱走人类的黑暗与恐惧,带来光明与祥和。对于仁医,我们有着无限的敬慕,他们不仅施恩于病人,也施恩于整个社会,王意忠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中药抗病毒治疗白血病方面的研究。他用精湛的医术和对病人的挚爱,为无数患者重新拨亮了生命的烛光。

  目前王意忠主要从事糖尿病的综合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尤其是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方面,做出突出的成绩。使很多患者经过干细胞治疗脱离了胰岛素及药物治疗,血糖恢复正常。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了国家十一五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和航天部科研重点课题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多次被院里评为突出贡献奖,科研先进奖等荣誉。98年被收入中国当代名人录;99年被授予“全国医药界精英奖”光荣称号;04年被收录入科技部《中国科技之光》中;2007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授予“北京首届优秀中青年中医师”称号,同年被收录入《影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进程—创新英才榜》中。指导硕士研究生6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著作7部。

  多年以来,在这些荣誉与光环的背后,凝聚了王意忠多少个不眠之夜和辛勤汗水,以及他那颗为广大患者默默奉献的赤子之心。王意忠主任面对眼前的成绩荣誉,面对医学发展,并未就此满足,丝毫没有懈怠,因为他深知先进技术的开展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深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后面的路也许更加艰辛,更多未解的医学谜团需要去探索与发现,他将继续不断进取,走上新的征程。

  多少次,遭遇挫折,王意忠教授始终坚持着,因为他心中有爱;多少回,遇到机遇,王意忠教授勇往直前,因为他胸中有使命。患者的健康,医学的未来,永远是他努力追寻的方向。

  历史记录下王意忠教授奋斗的足迹,也见证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作为一名五十年代出生知识分子的缩影,他不仅是一位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一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师,注重实际的科技工作者,更是一位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他时刻体现这种以人为本、以国家集体为重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他也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凭着一如既往的坚强自信,一如既往的坚韧不拔,一如既往对血液内分泌事业的执着追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谱写着属于他自己的医者春秋!

  人物档案:

  王意忠,男,1959年生人,博士,主任医师,国内开展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第一人。1981年大学毕业,1993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获中西医结合血液内科硕士学位,199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获中西医结合血液内科博士学位,2001年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航天中心医院)血液内分泌科主任,并兼任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会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委员、中国保健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疼痛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博士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医杂志编审,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