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 >>媒体聚焦

工作动态

媒体聚焦

《晨报》:及时发现肾癌 关键在体检

来源:晨报 发布时间:2014-03-27
字号:

  3月13日是第9个“世界肾脏日”,肾癌作为恶性肿瘤疾病中相对鲜为人知的一种因这个肾脏日引起关注。

  航天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张保介绍,在中国肾癌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且发病率近年来还出现急剧上升的态势。国家癌症谱统计显示,肾癌发病率在过去20年间,以平均每年6.5%的速度增长,在泌尿系统肿瘤相关死亡中已经超过膀胱癌,位居第一。

  警惕“隐形杀手”肾癌健康人应每年体检一次

  张保主任表示,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肾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及肥胖都是肾癌发生的相关因素。男性肾癌发病率大大高于女性,约占发病人群的大约2/3。

  由于肾脏在体内的部位较为隐蔽,且肾癌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导致肾癌相较其他癌症更加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出现“三联征”,即血尿、疼痛和肿块时,疾病多进展至晚期。有数据显示,1/3患者在诊断时已有或将发生转移病变。在所有肾细胞癌患者中,约30%-40%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病情晚期。

  张保主任表示,近些年来,大多数肾癌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的无症状肾癌,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50%-60%以上。“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肿块来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20%-30%的患者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张主任指出,早期肾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且发现越早,治愈越好。对于直径小于4厘米的肾恶性肿瘤目前普遍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小,预后好。鉴于肾癌的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为50-70岁,因此建议健康人群应每年去做一次健康体检,以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晚期肾癌治疗观念更新已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对于发展至晚期的肾癌,张主任表示,治疗较为棘手。据介绍,晚期肾癌对放疗、化疗、免疫或激素治疗均不敏感。而采用手术切除的方式,患者又容易复发。由于经济原因,国内大部分患者采用细胞因子治疗(干扰素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的弊端是细胞因子无法直接消灭肿瘤细胞,仅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副作用比较严重。因此,目前干扰素治疗在国际上已经不作为标准治疗方案推荐使用。

  张主任介绍,对于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目标应为延长患者肿瘤无进展生存期,让患者带瘤生存,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写作专业委员会肾癌专家委员会《中国肾癌诊治指南2013版》建议,可接受患者应首选靶向药物治疗。

  据《指南》介绍,透明细胞型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首选分子靶向治疗。靶向治疗针对肿瘤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不仅可以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和营养物质供给,从而“饿死”肿瘤,还具有杀死肿瘤细胞活性的双重作用机制,减少了肾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副作用和精神上的痛苦,为肾癌的治疗带来明确而深刻的变化。

  调节身心补充营养是肾癌患者康复基石

  张主任特别指出,针对肾癌的治疗与康复,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手段治疗外,肾癌患者的身心也至关重要,包括患者态度、心理调整和良好的日常饮食习惯的建立。一旦被确诊为肾癌,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一方面调整好心态,舒缓身心、修身养性、强身健体、排解忧虑;另一方面,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配合医生给予的各项营养支持理疗,按时服药、完善相关检查和定期复诊。

  此外,张主任指出,癌症患者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出现恶液质、厌食症、衰竭综合征等,从而影响到患者的各项技能或自理能力,也可能导致病情恶化。及时适当的营养补充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缩小治疗不良影响,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晨报 记者孔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