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专题
为历史着笔墨 为青春留色彩——写在医院院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

1985年创刊初期的《医院简讯》

1996年4月首次用打字机打印的《医院简讯》

2004年2月首次改为彩版印刷

几经变迁,院报已变成目前更俊俏的模样
2015年5月,第438期院报即将如期出版了,30年前的1985年5月10日,《医院简讯》正式创刊发行,医院院报由此诞生。30年历程,一路走来,这份报纸在自身演变的同时,见证着航天中心医院30年来的成长与壮大。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回顾院报的创刊与发展之路,感受医院历史文化的积淀之美,有一种特别的喜悦。
翻开厚重的档案,我们发现医院院刊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刻字油印期(1985年5月—1996年3月)、打字复印期(1996年4月—2004年1月)、电脑排版期(2004年2月至今)。
从隽永的刻字中仿佛闻到了油印的墨香,小小院报让我们看到了医院在保障航天事业的同时,面向社会、服务患者的宽广胸怀,见证了医院对外开放的豪迈步伐,医院发展开辟崭新天地的春雷般的轰鸣。
由刻字到打印,从排列整齐的字行间我们仿佛听到了打字机键盘咔咔的敲击声,小小院报让我们从中感到了医院滚滚向前的改革春潮的节律,见证了那段披荆斩棘、风雨兼程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
由黑白到彩色,从更加活泼、丰富的版面设计中我们仿佛看到编辑们的别出心裁,小小院报让我们感受到医院发展迎来了一个多姿多彩、生机勃发的崭新时代,见证了医院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磅礴景象。
30年,438期,近400万字,它本身就是一部厚重的历史。
它虽不是历史书,但浓墨重彩地记载了医院发展的几乎每一件大事和所取得的业绩,编织了近30年来医院发展的历史经纬,展现了医院由普通职工医院向临床医学院的转变,进而向创建一流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挺进的豪迈气象。
它也不是故事集,但细细珍藏了医院先进典型群像的感人事迹、我们身边普通员工的动人故事,展示了航天中心医院人奋斗的青春风采、成长与收获。
这些点点滴滴有如医院文化的涓涓血脉,都已在岁月中不经意间汇聚成了医院文化之河,恣意流淌在北京西部这片大地,流淌在神圣医学的广袤原野,泽被这方水土上的人们。
感谢为院报创刊并不断完善发展的几代编辑们的不懈努力,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文字和标点,总是被“斤斤计较”。感谢为院报供稿的通讯员和写手们,挖掘线索,撰写稿件,每每都字斟句酌。更感谢30年来,医院全体员工付出的辛苦劳动,是大家辛勤汗水的浇灌,让院报有了源源不竭的信息源泉和不断成长的动力。
洗净岁月的沧桑,历史的天空留下的是我们自己的回音。院报编辑部的现任编辑们传承前辈们的薪火,发扬优良传统,积极完善版面,活跃栏目,丰富内容,力争反映医院新时期的崭新风貌。我们誓言要以“为历史着笔墨,为青春留色彩”的责任感,以院报为依托,继续将这份历史之重承接、传递下去,一如既往,一路向前,将医院发展进程的点点滴滴串缀成历史文化长河中的璀璨之光。
上一篇: 【庆建院57周年】我与医院共同成长
下一篇: 院庆义诊周 银医自助来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