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概况

人物风采

【十佳的故事】一位细致认真的影像科好大夫

发布时间:2016-09-18
字号:

身为一名工作16年的影像科医生,崔斌大夫在临床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影像诊断经验,在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疾病影像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建树。

从2008年64排螺旋CT装机,我院第一例冠脉CTA检查、胸痛三联检查、第一例头颅灌注扫描等新技术新项目的成功完成,到牵头制定CTA扫描方案及诊断标准的制定、诊断团队的组建,处处都有他的身影。经他处理和诊断的CTA图像精准,与DSA吻合率高,为介入医生提供精准测量数据,辅助介入医生完成多例复杂动脉瘤、夹层动脉瘤等高难介入手术。

2015年,医院3.0T核磁共振装机,也是医院和科室发展的新契机、新希望。崔大夫基于与临床的长期的科研临床的合作和信任,他先后参与并制定耳鼻喉科面听神经MR张量成像、内耳迷路延迟显像扫描方案;积极参与神经内科多中心卒中课题潜心研究新技术新方法,在我院率先实施颅内动脉斑块高分辨MR成像并联合MRA/ASL等技术开展卒中多模式检查打下扎实基础;优化MPRAGE及3D-TOF序列为神经外科神经减压术前评估提供精准3D高分辨数据。这些听起来琐碎又高大上的东西,着实为临床实际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一定基础。

他掌握关键技术,本着服务临床的原则,科研合作中甘当绿叶,开启了新的临床影像科研合作模式。在这个精准医疗的时代,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精准检查,收益的是广大患者,他还参加胸外科小结节MDT讨论,在患者带来的一大摞片子里仔细寻找,不放过每一个小结节的变化。一次一个肺癌患者术后胸科小结节MDT看片过程中,他经过细致的观察,通过前后对比3年的影像资料,发现了术后患者新长了个微小结节,并且结节由3mm长到8mm,最终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就这样通过他的缜密观察,再加上对患者综合分层评估,使得每位患者都得到精准的个性化分析。

医院的服务理念也深深映射在他的心里,服务好患者,他对待每一位的患者的认真和耐心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在经常光顾他的办公室的“患者朋友”里有这样一位老爷子,沈老。沈老是高能所离休高级工程师,2008年沈老的老伴心脏病发作,需要做胸痛三联检查,沈老就找到了当时科里会做过这个检查的崔大夫,崔大夫给沈老介绍了检查流程,打消了沈老的顾虑,顺列完成了检查。后来沈老和老伴做了个检查就要找崔大夫看结果,就这么一来二去他们就成了“朋友”,有时候沈老门诊看病排号等待的间空当也到崔大夫办公室聊聊天,说说老人进来的情况。像沈老这样经常光顾的“朋友”还有很多,大家都是冲着崔大夫的耐心和专业水平去的。我们医院像崔大夫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好大夫无形中就是我们医院的宝贵资源和发展的基础。

崔大夫从2011年参加北医教学工作以来,基于当一名好老师的信念和理想,多了一份对教学的思考。该如何设计教学环节?怎么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下一步的以器官为中心的课程融合的教改如何实施?带着这些思考,工作中创新地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将影像诊断学总结成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和常见疾病影像表现三步曲,将临床、病理和影像的学习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理论课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讲授自己的经验教训。实习课中一改传统的看老旧示教片的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组建“胸片入门”微信群、利用影像工作站“软读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他的这些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引用一句2010级北医毕业班的一位同学的话“崔老师对教学极火热的心深深打动着我们”,可见崔老师是大家心目中的好老师。问起这几年的教学收获,崔大夫说,每年能看见教过的学生顺利毕业,教过的住院医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能把他教的内容学以致用,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十佳专家,一个细致认真,不断开拓的好大夫,一个充满教学热情的好老师!(影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