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绿色通道无假日,为患者保驾护航
国庆长假,大家都在关注高速公路的拥堵和朋友圈晒的景点又或者在家里与亲人团聚,刘爷爷却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从张家口来京就医,由于恰逢假日,手术日期定在了节日后。刘爷爷和老伴儿住在北京的儿子家里等待手术,10月7日本已等到节日最后一天,老两口终于盼到了快要手术的日子,做完手术就可以回家了,家里还有自己要照顾的孙女,庄稼要收,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老两口。
夜间刘爷爷起床上厕所时摔倒了。刘爷爷感觉左半身失去了知觉,站不起来了。送医院,120的急救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把刘爷爷直接拉到了神经内科监护室。神经内科监护室的护士接到收容病人的电话已经备好床位及溶栓药品等待着患者的到来,“病人来了”徐亚辉医生早已在病房等待“既往疾病?几点发病?”徐医生一边问一边迅速的查体,护士此时为患者办理好住院手续,联系好CT室,“带病人做CT”徐医生推着床陪病人入CT室,当场确定了没有出血情况。此时监护室的铃声再次响起,“溶栓配药”还未看到徐医生的身影,声音已经穿到了护士的耳朵里,这一切都那么自然。监护室护士已经备好了注射泵、药品,从入院到用药24分钟,我们一直在关注刘爷爷肢体力量的变化。过程中一切都很平稳,刘爷爷爷在我们的安抚下不再显得那么紧张。医生奔波于床边和家属之间,因为他在跟家属谈下一步的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如果静脉溶栓效果不好要立即启动血管内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患者的结局。40分钟过去了,徐亚辉医生已经启动了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团队,徐依诚医生从家赶来,罗彬医生从家赶来,他们今天都不值班,但是就为了患者万一需要血管内治疗都来到了医院。溶栓药物泵完了,可是患者的肌力没有丝毫的改善,腿、胳膊还是抬不起来。详细的讨论,王培福主任的指示成了最终的方向标,介入干预,迅速启动血管内治疗,介入室的李芳护士长也已经安排了配台护士。随着血管的开通,终于奇迹出现了,刘爷爷的腿抬了起来。血管再通了!这个好消息让我们所有人员都无比的开心,用徐医生的一句话“看到您的恢复,比在家过节更高兴”刘爷爷老伴儿哭着说“医生,真是谢谢了,我们什么都不懂,既然来到这里了,就都听你们的。
8号带着刘爷爷去复查了CT,神奇的事情发生了CT上的梗塞灶不见了。后来跟爷爷聊天我问:“刘爷爷,您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精神这么棒”“我啊,修地球的。”“修地球?干什么的啊”“哈哈…不知道了?种地的啊,”刘爷爷说。
“我虽然在偏远的农村种地,但是最关键的时候是首都的医生护士救了我。是老天看我地种的好,没有让我留下后遗症,这要是在老家我就和村子里的人一样了,走路一瘸一拐的,边说着还边学了起来,你看别说现在我走路没问题,跳一跳也是可以的.”记得他要转到病房的那天早上,照着镜子整了整头发,他说一定要和医生护士照张相。
我们是父母眼中的宝贝,是为人父母的脊梁,是朋友眼里的鸽子王,我们又是是奋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的灵魂渗透在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心里,也许询问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这么辛苦为了什么?我们回答不出来,会抿嘴笑一笑,但是这就是对白衣最高尚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