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寻根溯源看雾霾
雾霾的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人们常常将雾和霾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l 什么是雾和霾
我们日常提到的“雾霾”天气,就是区域性能见度低于10 公里的空气普遍浑浊的现象。雾是指在相对高的空气湿度下,在贴近地面的空气中形成的几微米到100微米,肉眼可见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的悬浮体,是一种自然的天气现象。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而霾则是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几微米以下的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天气现象。
通常把湿度大于90%时的低能见度天气现象称之为雾,而湿度小于80%时称之为霾,湿度在80%-90%之间则形成雾霾。现在公共关注的雾霾则主要是由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以下的微小烟尘、粉尘及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等颗粒物以及水滴叠加形成的。出现雾霾时,空气往往较浑浊,有时呈灰色或黄色,甚至红色。
l 形成雾霾天气的气象因素有哪些
形成雾霾天气的气象因素有四个:一是相对湿度比较大,就是空气中要有相当的水汽,且水汽含量比较高;二是大气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三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空气中悬浮颗粒物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四是要有降温条件等。气象因素是形成雾霾污染的外因。
l 一年四季都可能产生霾
一年四季都有可能产生霾,不只是在冬天。比如春季北方的沙尘暴、夏季的光化学反应、秋季秸秆焚烧等都会引起霾,冬季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更容易形成霾。
上一篇: 什么是PM2.5
下一篇: 血脂超标,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