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外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拆除脑袋里的“炸弹”——颅内动脉瘤

字号: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疾病,平常悄无声息地藏在脑袋里,一旦破裂就足以致命,被誉为脑袋里的“不定时炸弹”。

动脉瘤并不属于肿瘤,只是动脉血管壁向外膨出形成的鼓包,其形成与先天异常或后天血流冲击、损伤、动脉硬化、炎症、吸烟等因素有关,在血压升高等情况下容易破裂出血。就像老化的车胎鼓了包,打饱了气就容易爆胎一样。

颅内动脉瘤并不少见,平均每100个亚洲人体检就能发现3个人颅内有动脉瘤,直系亲属患有动脉瘤的人群“中奖率”会更高。头痛、眼皮抬不起来、斜视等都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引起的症状,但大部分未破裂的动脉瘤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对30岁以上、女性、吸烟、高血压、有家族史等危险人群来说,排除一下动脉瘤是有道理的,CTA或MRA都是简单方便的脑血管检查,必要时还需要住院做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来进一步确诊。

发现颅内动脉瘤也不必害怕,因为大部分动脉瘤一生都不会破裂,大约300个动脉瘤中才有1个会破裂。那么什么样的动脉瘤容易破裂呢?这么专业的问题只能求助于“拆弹专家”——神经外科医生来判断了。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有多达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失去生命,幸存者也多有残疾。因此,对于高危的、有症状的或已经破裂过的动脉瘤要积极手术治疗,低危的动脉瘤患者也要定期复查并控制好血压。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

开颅夹闭,顾名思义——首先需要开颅,分开脑组织的间隙找到动脉瘤,然后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子把动脉壁向外膨出的部分夹住就可以了。对于颅内有大的血块需要清除的,有受压迫的脑神经需要减压的,或者介入治疗很难处理的复杂动脉瘤,开颅夹闭是有优势的。这种方法复发率比较低,但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脑组织的侵扰或损伤,术后需要较长的恢复时间。

血管内介入治疗不需要开颅手术,和大家熟知的“心脏放支架”的方法类似,只需要在大腿根的动脉插一根管子,就可以顺着血管到达动脉瘤进行治疗。治疗时先把一根细细的导管送进动脉瘤的肚子里,再通过导管把一些又细又软的铂金弹簧圈送进去盘成密密的一团,被阻隔在孔隙里的血液会凝固成血块,这样就像钢筋浇筑混凝土一样把动脉瘤从里面封堵起来了。这种治疗方法由于避免了开颅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所以创伤小、恢复快,降低了残死率,尤其适合体弱的老年人和一些开颅手术难以达到的特殊位置的动脉瘤。它的缺点是有些填塞不够致密的动脉瘤会有复发的机会,有些用了支架辅助的病人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类的药物。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械材料的飞速发展,“拆弹专家”们会有更多办法,用更好的工具,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拆除致命的“炸弹”。

作者简介:

郭辉,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硕士,天坛医院神经介入在职博士,擅长: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神经内窥镜治疗垂体瘤、脑积水,颅内肿瘤的显微手术,多模态神经影像的三维重建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