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影像科新技术(二)
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VNC)技术在介入治疗后鉴别颅内出血及碘造影剂外渗的临床应用价值
影像科目前引进目前世界最新一代的西门子双源双能CT机器,可以完成包括能谱CT虚拟平扫成像技术在内的多种最新成像技术。同时影像科CT技师拥有娴熟的操作成像技术、医院配备了完善的图像后处理分析工作站及软件,影像科医师拥有丰富的鉴别诊断经验。另外西门子公司专业工程师定期指导。神经内科目前开展了相关手术,拥有条件符合的患者。该技术不需要注射造影剂,无需担心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被认为是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同时也存在严重的并发症,如血管再通再灌注后导致新发脑出血,后果严重,同时也经常伴发医患纠纷的产生。目前我院对于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介入术后是否并发脑出血仍然依靠临床症状及普通CT平扫鉴别,CT图像上表现为脑内的高密度灶。然而很多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脑内会出现碘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并随着时间会吸收,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造影剂外渗在普通CT上也表现为高密度灶。因此,快速准确的鉴别术后颅内出血及碘造影剂外渗对于后续治疗尤为重要,比如是否采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能谱CT虚拟平扫技术(VNC)利用不同组织之间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的差异即可获得反映不同组织化学成分的组织特性图像,利用这个原理自动分离血与碘造影剂,并将碘造影剂从病灶影像上去除,实现虚拟平扫成像。我科与神经内科合作已成功鉴别1例患者介入术后脑内出现碘造影剂外渗的情况,而并非脑出血。
适应症:对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普通CT图像上出现高密度灶,怀疑出血或是碘造影剂外渗的情况,可以进行能谱CT扫描得出虚拟平扫图像,鉴别术后出血或是碘造影剂外渗。另外能谱CT虚拟平扫(VNC)技术还可用于人体其他部位,如在肝脏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图像质量、提高病灶检出率和降低辐射剂量;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判断;提高不同成分泌尿系结石的检出率;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等等
禁忌症:无
能谱CT虚拟平扫(VNC)技术是现有CT设备下的新技术,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有助于临床鉴别介入术后脑出血或造影剂外渗,同时还可以应用到全身多个脏器、多个病变,有助于临床医师诊断、治疗,节省医疗成本,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