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带你一起认识胰岛素

字号:

带你一起认识胰岛素

                            老年医学二科   李贤玲

1992年科学家们在胰腺中发现一种能够降低血糖的物质,并将其命名为“胰岛素”,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是糖尿病治疗史上的一次历史性事件,目前已经明确胰岛素是有胰腺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在正常人体中也存在具有促进葡萄糖进入人体组织细胞和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的作用,并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代谢。

在医院里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一听说要注射胰岛素,就觉得胰岛素是激素,不能使用。并认为注射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相当于药物成瘾,以后再也不能离开这种东西,需要终身用药,因此有些患者宁死也不愿注射注射胰岛素。

这是一种误解,胰岛素就像大米和水一样,是人体必需的,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降低血糖的物质。没有胰岛素人就不能存活。糖尿病的发生,正是由于胰岛素绝对不足(数量减少)或相对不足(由于身体胰岛素抵抗,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所导致的,所以如果我们身体内的胰岛素数量减少了就需要注射胰岛素,就如我们身体缺钙就要及时补充钙片一样。只是因为胰岛素不能口服,一旦进入胃就会被胃里的消化酶分解,因此只能注射给药,显得特殊一些。

胰岛素的种类

胰岛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和人胰岛素。

动物胰岛素是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获得的。在结构上,虽然与人胰岛素很相似,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人胰岛素则是在实验室通过基因工程由细菌合成的,尽管不是来自人体,但其结构与人体内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一样

 

胰岛素制剂

起效时间min

峰值时间h

作用持续时间h

注射时间

短效

15-60

2-4

5-8

三餐前注射后15-30min进餐

速效(门冬)

10-15

1-2

4-6

三餐前注射后立即进餐

中效

2.5-3

5-7

13-16

一般睡前22:00-23:00之间注射后可不进餐

长效(甘精)

2-3h

无峰

长达30

每天固定时间注射一次后可不进餐

预混(30R)

30

2-12

14-24

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后15-30min进餐

预混门冬胰岛素30

10-20

1-4

14-24

注射后立即进餐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副作用

1低血糖反应  最常见。一般,由于体力活动或运动太多引起,偶见饮食太少,减量、失时或药物剂量过大引起。

2过敏反应    少数患者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此种反应大致由于制剂中有杂质所致

3视力模糊    由于治疗时血糖迅速下降,影响晶状体及玻璃体内渗透压,使晶状体内水分溢出而屈光率下降,发生远视。胰岛素的治疗过程中,有时患者感觉视力模糊,但此属暂时性变化,一般随血糖浓度恢复正常,而迅速消失,不致发生永久性改变。

(此外,其他副作用还包括注射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及皮下有小结发生,或者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等,这是由于含有蛋白质等杂质所致,可影响治疗效果需更换注射部位。)

 

注射胰岛素需要注意的事项

1饮食    必须做到定时定量,否则不但高血糖控制不好,而且容易发生低血糖。

2活动    同样应该是在定时定量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但是如果运动过度或运动时间不恰当则容易发生低血糖。

3剂量    首先患者应保证注射时的胰岛素剂量要准确,其次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患者自己不要随意变动。

4胰岛素的储存   未开封的胰岛素应储存在2℃--8℃的冰箱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以破坏胰岛素。正常使用的胰岛素和胰岛素笔不要放在冰箱,可在室温下放置一个月

5注射部位      应选取皮下脂肪丰富的部分,包括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臂部外上侧,在腹部肚脐周围5cm以外的腹部任何地方均可注射。注射时最好每两到三个月能换一个部位。此次每次的注射点与前一次的注射点相距2.5厘米,以减少皮下硬结和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的发生。

6注射方法      正确安装胰岛素笔用针头,排尽笔芯内空气,快速进针,缓慢注射,拔出针头前至少停留10秒,药物剂量较大时停留时间可适当延长,最后将针头套上针帽放入专用废弃容器内丢弃。

7注射针头     不主张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针头变钝变弯容易留在体内,反复使用容易感染。

8监测糖代谢    在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糖,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及寻找变化的原因,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