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感动故事】重症监护室里的温暖向阳花,常开不败
人在苦难时,都会觉得迷茫、无助和脆弱,都会渴望善意、温暖、抚慰和鼓励。
这时,作为朋友来给出安慰,而不是冷冰冰的告知,效果会更人性,感同身受,是最具同情和爱伤的支撑... ...
温暖向阳花,常开不败
———用心读懂您
2019年1月14日下午,一位87岁高龄,被诊断为重度痴呆状态、饮水呛咳、冠心病、肺炎、病危的爷爷伴随着120的警笛被送到了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爷爷精神萎靡、呼吸喘憋、伴随着痛苦的呻吟。儿女焦急的神情、忙乱的步伐“罗医生,您一定要救救我父亲,我们那医院说没办法治疗了,我们都不敢动我爸,一动他就大喊……”
入院后多名护士都曾尝试过,也并未成功。此时患者的尿素肌酐比低,尿量少,颜色呈酱油色,提示循环容量不足。同时伴有腹胀,叩诊呈鼓音。然而患者外周血管条件差,补液很困难,加之患者疼痛,全身多处淤青,异常焦虑,非常痛苦,一度施救工作陷入了僵局......
“下胃管吧,当务之急。” “不行不行,在上个医院全科的护士都试过了胃管下不进去,说我父亲鼻甲肥大下不进去胃管。”
面对留置胃管困难的难题,护士再出新招 “阿姨,您先不用担心,我们先让爷爷休息一下,再轻柔的试试,如果不行咱们再想办法。”家属的情绪稳定了,在病房外静静守候。
为爷爷做雾化,解除气道痉挛与黏膜水肿,找来软枕让患者躺的更舒服,郭瑞护士竟用肩颈部肌肉放松,终于使爷爷颈部放松了,胃管置入时下颌贴近胸壁从而顺利通过鼻咽,配合少量喂水诱导吞咽,爷爷像吞面条一样将胃管顺利的吞了下去。
胃肠减压,抽出了大量积气,给予经胃肠道补水,很快在鼻饲了温水以后,爷爷尿液很快多了起来,并且颜色逐渐转清,心率呼吸都都明显下降了,他们看着患者病情逐渐平稳,大伙都非常开心。
将近3小时的接诊、检查、化验家属在门外等候的心情一定焦急不安,伴随着护士一声“阿姨,您们都先回家吧,目前爷爷生命体征平稳,睡着了。”而感激落泪。
接下来两天时间的治疗紧张有序,在医生和护士的紧密配合下很快明确了患者病因,对症治疗,终于,再一次探视时,爷爷大声的跟老伴和子女说他要回家过年!
看似微小的细节,排便、氧疗、缓解紧张的心情、创新思维迎难而上确保每一个护理措施的有效落实,在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一点点读懂患者并给予您最好的呵护,是经验的积累更是科室多年系统临床思维训练的结果,用自己的所会所学帮助更多重症患者。因为那些满含感激的眼神,饱含钦佩的热泪,都成为了他们愿意在离生命最近地方守卫生命的强大理由。
一门之隔的门外,他们载负着全家的喜忧哀愁,所以他们会更加的耐心的解释,悉心的护理和贴心的安慰。
即便室外是凛冽的严冬,可是在航天中心医院,在神经内科的监护室,你会看到在他们一双双坚毅的眼神下藏着的是一颗颗炙热、暖人、细腻的心。因为呵护和爱,让温暖的向阳花———依旧绽放,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