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心科普】
老年高血压-合适即可

字号: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至 2017年末,我国≥65 周岁人口有1.5亿人以上,占总人口的 11. 4%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而在≥80 岁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 90%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心衰,以及脑梗死的罪魁祸首,而目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仍然不理想,如何控制老年人高血压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目前的问题。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动脉壁弹力纤维减少大动脉弹性下降,动脉要比年轻人“硬”,因而大动脉的顺应性下降,血管储备能力下降,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大。小动脉硬化,使外周血管阻力显著增高。另外具有血压调节作用的肾脏功能以及神经反射减退。

由于血压调节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容易受各种因素如体位、进餐、情绪、季节或温度等影响,最常见为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等。在严重动脉硬化时,甚至出现“假性高血压”也就是所测血压值高于真实的动脉内测压此时如果降压治疗,可能出现血压过低,导致患者衰弱、跌倒等现象发生。因此, 我们需结合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准确地评估老年人的血压水平及节律,必要时还需监测体位变换后及餐后的血压变化

 

(1)收缩压增高为主。(2)脉压增大:定义为脉压>40mmHg。若脉压过大,收缩压明显升高且舒张压水平<50 mmHg,应注意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可能性。(3)  波动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易随情绪、季节和体位的变化明显波动,鉴于老年人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多发生清晨高血压。 (4)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从卧位改变为直立体位3分钟内,收缩压下 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严重时可伴有 头晕或晕厥等脑循环灌注不足的症状。(5)常合并餐后低血压:定义为进餐后2小时内收缩 压下降20 mmHg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餐后收缩压<90 mmHg 并于进餐后出现头晕、晕厥、心绞痛等低血压相关症状。引起老年餐后低血压的主要机制为压力感受器灵 敏度降低、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代偿不足。 (6)常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7))常与多种疾病并存,并发症多。(8)易出现诊室高血压(又称白大衣性高血压):指患者就诊时由医生或护士在诊室内所测收缩压140 和(或)舒张压90 mmHg,而在家中自测血压或者动态血压监测血压不高的现象。(9)继发性高血压容易漏诊

 

 

 

 
 

诊断和评估

 

 

老年人可能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特点,应鼓励患者开展家庭自测血压特别注意临睡前、清晨时间段和服药前的血压监测。另外定期动态血压监测,双上肢及四肢血压和不同体位立、卧位血压测量。

 

 
 

老年高血压治疗

 
 

降压治疗可延缓 增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以及降低痴呆发生风险

 

一)降压目标

老年人降压治疗目标因群体不同而异 保护靶器官,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是老年高血压治疗的主要目标。

(1)一般血压降至至<140/90 mmHg对于年龄<80岁且一般状况好、能耐受降压的老年患者,可降至<13080mmHg

(2)年龄80岁以上患者,可以降至150/90mmHg在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压变化以及有无心、脑、肾灌注不足的临床表现,应注意血压过低和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由 此所致的晕厥与跌倒相关性损伤和骨折风险。因此对于衰弱的老人,血压可以先降至160/90mmHg,如果没有不适反应,可以进一步降低。但收缩压不低于130 mmHg。血压低于此值时应考虑减小降压药物剂量乃至停药; 

(3)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降压治疗应慎重,不应过快过度降压,如能耐受,血压可降至<14090mmHg

(4)对于伴有缺血性心脏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强调收缩压达标的同时应关注舒张压,舒张压<80 mmHg时应在密切监测下逐步达到收缩压目标。

(5)目前,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下限暂无明确界定,应以不引起患者不适为前提;而一般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依据上述降压目标实行降压治疗,但降压过程不能过于激进,可采取相对宽松的降压策略。

  (6)严重主动脉瓣狭窄者不能过度降压,否则血压过低,心脏加劲收缩,反而会加重瓣膜狭窄,心脏射血进一步减少,会影响重要器官的血供超声心动图可明确诊断。

(二)非药物治疗:

健康饮食 减少钠盐摄入,每日摄盐量 应<6 g摄入多种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豆制品、粗粮、脱脂 奶及其他富含钾、钙、膳食纤维的食物。

每周不少于、每天不低于 30分钟的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和游泳等。

戒烟酒,控制体重,但老年人应该避免体重下降过快。

改善睡眠保证充足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对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注意保暖 血压往往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和对血压的调控 能力差,常出现天气变冷血压升高现象。应保持室内温暖,经常通风换气骤冷和大风低温时减少外出适量增添衣物。

(三)药物治疗原则

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 小剂量开始降压治疗时采用较小剂量如果效果不好,逐步增加剂 ; ( 2 ) 尽可能使用能够24小时持续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 (3) 联合若单药治疗疗效不满意, 可采用两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或者单片复方制剂; ( 4) 适度大多数老年患者需要联合降压治疗,但不推荐衰弱老年人和≥80 高龄老年人初始联合治疗; ( 5) 个体化根据患者具体情况、 耐受性、个人意愿和经济承受能力,选择适合患者的 降压药物。

降压药物的选择:老年人的降压药物没有特殊,也同样是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等。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患者可考虑应用 α 受体阻滞剂,但要警惕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

总之,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我们更加耐心,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个体化用药。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 2019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高血压分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9年228 18 卷 第 81-106

2、ESH/EUGMS 发表高龄衰弱老年高血压管理的专家建议

3、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华内科杂,2017,56(11) :885-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