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翟慧君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
误区1 老年人血压高一些没关系
不少人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地越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因此不少高血压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实际上,老年人的诊断标准跟中青年人一样,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一天三次测量安静休息状态下的血压,收缩压(高压)>140mmhg和舒张压(低压)>90mmhg,就可诊断高血压。
误区2 我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血压应该是正常的,不用检查
虽然血压升高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有时可能还会恶心想吐、心慌气短或耳鸣,但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实际上,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这种无症状性高血压虽然没有造成感觉上的异常,但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因此,定期监测血压很重要。
误区3 一发现高血压就要吃药
患者应到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重要器官损害情况等进行危险分层。任何高血压患者都应该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如限盐、增加钾盐摄入、戒烟、限制饮酒、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证良好睡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保持心理平衡,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服用降压药。
误区4 既然已经吃降压药了,吸烟饮酒就无所谓了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治疗也是综合的,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缺一不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吸烟、饮酒、食盐量大、熬夜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会继续损害血管及心脑肾等器官,加重高血压。正确的做法是,除了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5 去医院太麻烦了,可以一直照着医生的处方自己买药
降压不仅要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而且要长期稳定,因此,要定期测量血压,观察疗效,掌握用药量与血压之间的变化,另外,降压强调个体化治疗,医生要不断评估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时调整用药。
误区6 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了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用降压药,随意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后,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并且注意血压的季节差异。
误区7 “是药三分毒”,不妨用保健品替代降压药
一些患者认为,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不愿意长期服用,当从广告处活亲朋好友处听到某些产品可根治高血压,查看说明书发现没有注明不良反应,就不惜花“重金”去买,实际上,这样做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引起血压波动,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突然停药还可能诱发心脏病发作,因此不能用保健品代替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