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科室园地

芒种已过,湿气不除小心湿疹

字号:

 

李贤玲

 

湿疹(eczem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皮疹呈多形性,对称分布,明显瘙痒,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家族中也经常有类似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的升高。

 

诱发因素

1.饮食习惯与吸入物

许多患者发生湿疹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有的患者对酒精过敏但不戒酒;

有的患者长期酗酒导致胃肠道和肝脏疾病,继发湿疹;

有的患者长期生活不规律,使机体正常的生物节律被打乱,导致湿疹和其他疾病;

有的患者偏食辛辣,导致湿疹或使湿疹加重。

某些食物有较强的抗原性,或由于消化道的通透性增强,或由于肝脏对异种蛋白处理及解毒功能降低,容易引起变态反应,从而引起湿疹。

 

2.一些吸入物最易引起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偶尔也可引起湿疹:

动物皮屑,如狗毛、猫毛等;

真菌,如特异青霉、多主枝孢、烟曲霉、铰链孢霉、点青霉菌、黑根霉等;

螨类,如屋尘螨、粉尘螨等;

花粉,常见有柳树、杨树、榆树、桑树、梧桐树等的花粉;

矮豚草、蒿、屋尘、酒精、葎草等。

 

3.化学制品

可能会诱发湿疹加重的还有食品添加剂、食物中的天然或合成物质,包括人工色素、防腐剂及抗氧化剂,酵母、水杨酸、柠檬酸、安息香酸衍化物、酒精等,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药品、口香糖甚至于牙膏中。

 

4.局部因素

创伤和皮肤感染部位可发生湿疹样病变,可能与局部微生物、坏死组织或药物等共同作用有关,表现为伤口或感染灶周围皮肤发红,有密集小丘疹,明显瘙痒。这些患者容易发生自敏性皮炎,即在远处也可发生湿疹样皮疹,特别是手、足的丘疹和小水疱。

 

5.精神因素

不少慢性湿疹患者有长期失眠、焦虑、多梦、多汗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有的患者是在精神受到巨大创伤后发生湿疹,有些患者有皮肤行为症,反复用各种香皂、浴液甚至刺激性更强的洗涤剂清洗身体,久之导致湿疹。

这些患者的精神创伤与湿疹往往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在精神因素得到有效治疗后,湿疹可逐渐好转和痊愈。

 

对于湿疹,除了正规的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内衣尽量选择宽松、纯棉、柔软的衣物。

避免选择过紧和过于鲜艳的衣物,因为衣服里面含有几百种化学添加剂。

在不“着凉”的情况下,尽量少穿点、少盖一点,因为过热也会加重湿疹的症状。

大多数湿疹与食物无关,不需要过度忌口,过敏原检測(特别是特异性1gE)结果也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忌口的最终依据。

如果确实怀疑某种食物过敏,可以多尝试几次确定(引起过敏性休克等可能危及生命的除外)。

过度忌口不能预防和缓解湿疹的症状,反而引起营养不均衡。

对于婴儿,牛奶限制应特别谨慎。

目前研究显示口服益生菌和补充维生素、鱼油及植物来源的必需脂肪酸对特应性皮災无明确效果。

在冬季干燥季节可考虑在房间使用加湿器,使房间湿度保持在50%左右。

湿疹患者应规律的使用保湿,不只是洗澡后使用,需要时可每天多次使用,次数不限,一定要达到有效保湿,以皮肤不干燥为准。

湿疹患者洗澡时注不要过度清洗,避免水温过高。

过度的洗澡,尤其是使用烫水洗澡或者使劲擦洗患处,虽然这样做会使痙痒得到暂时的緩解,但是之后会因不良刺激造成皮肤屏障的破坏而使皮损加車,会越来越痒。

平时洗澡时每次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洗完后应立即使用保湿剂。

避免各种外界刺激。湿疹患者最怕各种刺激,如过度搔抓、接触化学成分等。

洗洁精、肥皂等对皮肤也是一种化学刺激,会使皮肤病变加重。

除了以上的日常护理外,湿疹还要注意的其他事项:

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

对于湿疹患者,尽量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另外,过敏性(特应性)体质并非ー成不变,可随年岭、外环境而変化。

有的愚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変化,可不再发生湿疹。

避免过度紧张

得了湿疹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于紧张,不要因为疾病而产生心理负担。

精神紧张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的不稳定,所以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等精神改变均可诱发或加重湿疹病情。

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和保湿剂是湿疹的主要治疗手段,如果病情比较轻,主要以保湿为主。

如果保湿不能控制,可以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当强度的糖皮质溦素药膏并规范使用。

对于面部(包括眼睑)、颈部及皮肤皱褶处的病变,也可以选择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例如他克莫司、叱美莫司,或者将激素药物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交替使用,可减轻或者避免长时间外用激素药物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