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园地
老年人冬季晨练需防冻伤
李贤玲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要及时救治;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需进行专业救治。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紧急抢救。
1.局部冻伤
(1)反应前期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度往往难以判定。
(2)反应期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后的阶段。
(3)反应后期系指一、二度冻伤愈合后,和三、四度冻伤坏死组织。
2.手冻伤
(1)一度冻伤最轻,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疱,疱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3)三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4)四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瘢痕形成。
3.脚冻伤
(1)冻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
(2)对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3)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
这些表现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乱所引起。
4.冻僵
伤员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可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浅,严重者偶尔可见一、二次微弱呼吸。
从立冬到立春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阴气日盛而至极,阳气微极而复萌,因此在冬季一切活动都要顺应自然,老年人的晨练更不能除外。习惯了晨练的老年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依然起得很早去锻炼身体,但是需要注意冬季不同于其他季节。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冻伤 冬季清晨赛扬袭人,冒寒坚持晨练会带来不舒服。锻炼也要讲科学,首要条件是练时、练后要带来身心愉快,不能相信不吃若就没有收获的旧观点。在晨寒的环境中,身体外露部分— —手、脸、耳、脚等沐浴在冷空气中极易受冻,有时冻了还不知道,悔之晚矣。
(2)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全身的关节、肌肉都要活动一遍,活动到身体有些发热,还要搓手、揉耳、擦脸等,使这些末梢部位的血液循环加快,产生热量以后,再正式锻炼。
(3)避免潮湿 锻炼易出汗,尤其是老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练前发冷,稍练就出汗,汗液挥发时,带走身上的热量,此时极易感冒,并使手、脚、脸、耳发生冻疮。因此运动后要及时用温水洗擦,促使血液循环。
(4)注意保暖防寒 冬练不宜穿得太单薄,也不宜穿得太紧身(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要戴手套、帽子和护耳套。
(5)避突变天气 寒流过境时,气温骤然下降时或刮大风、下大雨和大雾时要停止晨练。气温低、风速大、温度高,体温散失大,对身体不利。
(6)科学保健 晨练手脚受冻,不能马上烤火或用热水浸泡,这样做会更加剧冻疮的发生,正确的方法是在温室下进行按摩活动,使受冻部位复原。
温馨提示
另外,老年人晨炼前要进食应以松软、可口、温热的食物为宜,如热豆浆、热牛奶、点心、藕粉、发糕、粥、鸡蛋饼、燕麦片等和素炒胡萝卜丝,白菜丝等小菜,吃得既舒服又有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