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内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医生手记】——神经内科诊疗之美

字号:

?一31岁的青年男性,因头痛伴恶心就诊,门诊完善头颅CT和核磁提示左侧大脑半球脑梗死伴出血,一开始接诊患者,心里充满疑惑,这真的是脑梗死吗?是脑血管病吗?

 
 

带着疑惑仔细询问病史,主要就是头痛,后枕部胀痛为主,伴恶心未呕吐,无肢体无力及行走不稳,无视物异常,发病前无明确诱因,病史比较简单明了,但患者提供既往史时说1年前(30岁时)曾患脑梗死,这更让我疑惑...

但翻阅患者外院携带当时发病的MRI提示左侧颞叶、岛叶、额叶多发DWI高信号病灶及头颈部CTA成像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未显影,结合当时发病过程,的确诊断脑梗死明确,当时也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诊断颈动脉夹层,发病后3月复查患者左侧颈动脉显影良好。

那这一次是脑梗死复发了吗?

罗彬副主任医师带领全组仔细阅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发现院前CT可见左侧横窦走行区域可见稍高密度影,结合院前D-二聚体升高,出血性梗死特点,很自然的我们将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作为第一诊断,很快的检查安排妥了:MRV、黑血序列、腰椎穿刺的检查。很快各项结果显示:脑脊液压力升高,左侧横窦、乙状窦未显影,窦内可见稍高信号血栓影!我们,在2天之内完成诊断,患者因此很佩服我们的诊断速度,也佩服我们有的放矢的安排检查。

他说和一年前坎坷曲折的就诊经过,忐忑不安的就诊体验来讲,这次就诊非常踏实,本来抱着尝试的心态来住院就诊,其实内心还在想转去上级医院,但如此专业务实的医疗团队让他的转院的想法全无。

  但对于我们而言,他的诊疗结束了吗?

还没有!!

CVST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患者营养状态良好,近期没有感染,没有特殊药物及毒品服用,没有大量脱水的诱因,那会不会存在少见的病因,如免疫类疾病、蛋白SC等缺乏,果真患者的蛋白S活性明显减低(30%),对于指导患者抗凝药物的疗程非常重要。

对于年轻患者,我们还不能忽略家族史的询问, 患者母亲曾有流产史,父亲曾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明原因血凝,均提示凝血机制可能异常,因此我们鼓励患者父母进行了蛋白C、蛋白S测定....

结果患者父亲蛋白S活性减低,目前诊断遗传性的蛋白S缺乏导致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建议长期抗凝治疗。

患者出院半月后复诊,无不适症状,复查影像学血栓较前吸收。而患者的父亲我们也推荐定期检测凝血指标,警惕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其实对他们的诊疗我们更应该长期随访,对于整个家系进行病情的监测或分析,以加深我们对该类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从这个病例中我们认识到,病人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一边医治一边思考,一边发掘一边积累,立足本职工作,拓展进取,才能踔厉奋进。

我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我们的行业是治病救人,所以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人民至上,但面对急危重难患,如何临危不乱,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守正创新,最后我们还需不断进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