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版 标准版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室介绍 >> 神经内科>> 科室园地 >>正文

科室园地

深夜睡不着,白天起得早
|
失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字号:

对于短期失眠症,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诱发因素,去除诱发因素可使部分患者睡眠恢复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会转为慢性失眠症。慢性失眠症需要进行规范性的治疗。

 

对于失眠症的治疗,目标指标有总睡眠时间>6小时、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在床时间*100%)>80%~85%、睡眠潜伏期<30分钟、入睡后觉醒时间<30分钟、降低觉醒次数及减轻其他失眠症状。治疗失眠的目标还有改善失眠相关性日间损害、减少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共病风险、改善与失眠相关的心理行为、避免药物性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失眠的治疗大致分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及综合治疗等。

 
心理治疗我国最早在2006年的《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中提到认知-行为治疗,但作为药物联合的一种治疗方案。在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版)》中已经明确提出针对失眠的有效心理行为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CBT-I),但只是作为亚急性或慢性失眠患者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方法。到了2017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则明确提出了心理和行为治疗是首选的失眠症治疗方法,最常见的是CBT-I,并提出长期来看,CBT-I的疗效优于药物疗法。无独有偶,在此之前的2016年,美国也将CBT-I作为首选的失眠症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目前全球对于失眠的治疗依然首选心理治疗(CBT-I)。CBT-I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包括:

①睡眠卫生:找出失眠患者不良的生活与睡眠习惯,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②认知治疗: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对于睡眠的错误认知,重新树立关于睡眠的  积极、合理的观念;

③睡眠限制:缩短夜间睡眠的卧床时间,增加睡眠的连续性,提高睡眠效率;

④刺激控制:减少卧床时的觉醒时间,重建床与睡眠之间的积极明确的联系;

⑤松弛疗法:降低失眠患者睡眠时的过度警觉,促进入睡,减少夜间觉醒;

⑥矛盾意向:让患者直面觉醒及失眠所引起的恐惧和焦虑;  

⑦音乐疗法: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⑧催眠疗法:增加患者放松的深度,减少与焦虑的先占观念有关的过度担忧及交感神经兴奋;

⑨多模式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

最新指南推荐在病因治疗、CBT-I和睡眠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酌情给予催眠药物。包括有:苯二氮?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如曲唑酮)、食欲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和调整建议还是由医生来决定(包括药物的增减、停药指针、停药方案等)。

物理治疗

如光照疗法、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电疗法等。

中医治疗

失眠症在中医学中称为“不寐症”,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还有针灸治疗、电针疗法等。